桂枝
桂枝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開腠發汗之力較麻黃溫和,而善於宣陽氣於衛分,暢營血於肌表,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對於外感風寒,不論是表實無汗、表虛有汗還是陽虛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傷寒論》);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傷寒論》);若治療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者,每與麻黃、附子、細辛配伍,以發散風寒、溫助陽氣。
桂枝辛散溫通,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可用治寒凝血滯諸痛證。如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要略》)、如小建中湯(《金匱要略》)、桂枝附子湯(《傷寒論》)。若婦女寒凝血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腹痛,桂枝既能溫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導活血藥物,以增強化瘀止痛之效,多與當歸、吳茱萸等同用,如溫經湯(《金匱要略》)。
桂枝既可溫扶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逐寒邪以助膀胱氣化,而行水濕痰飲之邪,為治療痰飲病、水腫的常用藥。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五苓散(《傷寒論》)。
桂枝助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與甘草、人參、麥冬等同用,可治心陽不振,不能宣通血脈、而見心動悸、脈結代者,如炙甘草湯(《傷寒論》)。若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桂枝以助陽化氣、平沖降逆,如桂枝加桂湯(《傷寒論》)。
桂枝入藥,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