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塞給兒媳2千塊紅包,兒媳卻連夜收拾行李逃回城:我不想受罪了
導語
詩人王維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古代交通不便利,在外的遊子們每逢佳節只能想念家人卻不能相見。然而如今交通便利,不管家在哪,只要真心想回去,總能趕得回去。
對老人而言,最開心的日子莫過於過春節的時候,因為這時,子女都放假了,孩子們也放假了,可以一家人一起回老家,陪老人歡歡喜的過一個新年。
許多老人為了歡迎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的到來,早早就備好了年貨,把家裡的被子曬好,房間打掃乾淨,只要他們回來,就能立刻入住。
過年,父母除了想念子女,更想念孫子、孫女。老人都有隔代親,看到孫子、孫女,不管再累都高興,所以孩子們回到家,爺爺奶奶會對孩子們十分寵愛。
63歲的趙大爺就是如此,兒子一家三口臘月二十五才回來,可趙大爺卻在臘月二十就已經將家裡收拾妥帖,把年貨置辦好,每天數著日子,等著他們回來。
兒子回來那天,趙大爺更是和老伴兒一起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歡迎他們。趙大爺以為過年能過個歡喜年,誰知這次卻因為一塊饅頭,和兒媳翻了臉。大年三十早上,兒媳一家三口就走了。
趙大爺欲哭無淚,恨自己話太多。他要是按照兒媳的要求帶孩子,就沒有現在的煩心事了。
來自趙大爺的自述
趙大爺說:我只是用我的方式陪孫子,希望他能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沒成想卻一片好心被冤枉,反倒被兒子兒媳嫌棄了。
也許是我老了,真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不理解年輕人的想法了。可就算事情重來,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錯。
今年過年,兒子一家三口要回來,我高興地一夜未睡。
我已經有三年沒有見孫子了,兒媳生孩子時,老伴兒早早把東西收拾好,等著去城裡伺候兒媳,誰知兒媳就說她已經請了月嫂照顧,不需要老伴去了。
我和老伴心裡很失落。我們家是農村人,老伴身體不好,我和老伴這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個城市。我們沒什麼大本事,唯一的驕傲就是將兒子供到大學畢業。
兒子考上大學後在外地發展,後來和兒媳認識了,兩人一起努力奮鬥,在城裡買了房子。雖然我也出了15萬,但是這點錢和親家出的30萬相比,確實有點少了。
兒子結婚前兩年,會和兒媳一起回家過年,後來兒媳生了孩子,便以孩子小為由,每次過年都去親家那裡。只給我們打個電話拜年,我和老伴想孫子了,只能和兒子開視頻。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