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歌德曾說: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可是當父母老去後,孩子們又能否耐心體貼的關懷他們呢?
接下來案例中的老兩口,當聽到孩子不能按時回家過年時,他們反而很開心。且來看看他們與孩子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情。
吳阿姨有兩個兒子,都在城市結婚生子,而她和老伴則習慣了鄉下的生活,一直生活在農村。
她和老伴是地道的農村人,養雞養鴨,侍弄莊稼就是他們的日常。
兩夫婦樸實簡單,最驕傲的就是兩個兒子。雙雙考上了大學,又在城裡結了婚有了孩子,他倆在村裡總是被鄉里鄉親說好福氣。
每當這時,老兩口都熱絡的和大家打哈哈,他們自己心裡清楚這兩兒子有多不省心。
從上學後,兩兒子就很少回來,有時放寒暑假都留在外地。
結了婚有了媳婦,直到逢年過節才會拖家帶口的回來。
兩兒子條件都不錯,但是每次回來,只帶些家裡吃不掉的零食和不穿的衣服。
吳阿姨心想這些零食年紀大了咋吃呢?而衣服也只有老伴能穿穿兒子剩下的。
過節的時候,大兒子偶爾還會買些糕點和奶粉。有時候小兒子一家直接啥都不買,空著手開著小車就來了。
這些吳阿姨和老伴都沒放心上,都是自家孩子,做父母的也不在乎買不買東西。
只是兩兒子兒媳近兩年不知怎麼了,都夸農村的農產品純天然,有營養。走的時候把後備箱裝的滿滿的才算完。
就比如說去年中秋節,兩兒子早早就開車到了老家,下車後大兒子提著一箱牛奶和一籃水果,小兒子拿了盒單位發的月餅。
吳阿姨熱情的招呼他們進門,最牽掛的就是兩個小孫子了,腦袋圓滾滾的,跑起來還飛快。
一看到孫子,吳阿姨就什麼煩惱勞累都拋到腦後了。
她在廚房裡忙前忙後,一大家子的飯可要好一會功夫才能做好。
就這麼忙,幾個孩子沒一個要進來幫忙的,都在小院子裡磕著瓜子閒聊。
吳阿姨又要燉雞湯又要煎排骨,一不留神給熱油崩到了手背,她疼的鍋鏟子都掉地了。
院子裡兒子兒媳聽到動靜,假模假樣的問了兩句,屁股可是一個都沒準備從凳子上挪下來。
吳阿姨心裡又氣又急,大過節的發脾氣也不吉利,就忍著繼續做菜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