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要抓緊時間做,要是做慢了幾個孩子肯定還要抱怨。
鄰居路過她家門口,都羨慕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只有吳阿姨在廚房忙的焦頭爛額。
好不容易忙完了吃完了,一桌子的碗筷也要她一個人收拾,而老伴則帶他們去菜地收菜。
大到土雞土鴨,小到蔬菜蒜子,在兒子兒媳眼裡那可都是好東西,在城市裡有錢都買不著。
小兒子最貪心,帶走了家裡三隻土雞和一頭大鵝還不滿足,催促母親道:「媽,還有沒有公雞了,腌貨也行啊。這都是好東西,我帶點給我領導嘗嘗。」
吳阿姨氣的大聲說:「沒有!從小你就最貪心最鬼,自己拿不算還要給別人帶。我跟你爸養些雞子容易嘛!」
小兒子只能笑著縮了縮腦袋。
家裡最值錢的,就是他們養了一年多的老母豬。兒子兒媳正討論著在村子裡找個人把豬宰了,一人分半扇。
吳阿姨和老伴忙說這頭豬養了好久,指著下一批小豬仔呢。
可是他們非說土豬肉香,回去也好拿一些孝敬丈母娘。吳阿姨和老伴堅持下完豬仔再說,並保證以後肯定一人分半扇豬這事才算完。
結果送走了他們,吳阿姨和老伴才發現,家裡就剩幾隻小雞仔和那一頭老母豬。攢的土雞蛋全沒了,菜地里能摘的瓜果蔬菜也沒了。
吳阿姨和老伴坐在院子裡哭笑不得。
他倆把剩菜剩飯都拿去喂了豬,老伴倒是輕鬆的說:「這豬下次來估計就保不住了,這幾個孩子今天算是下定了,哈哈......」
吳阿姨無奈的搖頭,撐著疲累的腰洗碗去了。
這不春節又要來了,吳阿姨有點犯愁,一想到之前兒子們把家裡「一掃而空」的場景,她就想皺眉頭。
大兒子首先打來了電話:「媽,我們城市因為疫情檢查的嚴,進出不方便,我跟弟今年不回家過年了啊。」
吳阿姨在電話里一邊答應著,一邊讓他們照顧好自己,多吃點好的。
掛了電話她沒有失落,反而鬆了口氣道:「今年不用被扒皮了......」
案例中的吳阿姨經歷了哭笑不得的清掃,才會在孩子不能回家後不悲反喜。雖然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人老了也要明白以下兩個原則。
02
一:父母進入晚年後,要懂得拒絕子女的不合理要求。
父母的心半輩子都在為子女操勞,就希望孩子能過上好日子。
在孩子成家立業後還是放不下心,把他們當小孩對待。在步入晚年後依然想著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只是一味的付出就容易驕縱的孩子,讓他們習慣性的無度索取。
慢慢的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孩子就會不顧及父母的感受,提一些過分的要求。
例如案例中的兒子們根本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也不遵循父母的意願。一個勁的想把鄉下的好東西都帶走。
每次回家也都扣扣搜搜,不想多花錢孝順父母。帶的少拿的多,安心享受父母的勞動成果。
做父母的,對於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及時拒絕,不然一步步的變本加厲,遲早有的受。
案例中的吳阿姨如果不及時拒絕兒子們的壓榨行為,日後肯定繼續憋屈著任勞任怨。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