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出名的要數徐冬冬了,通過出演《餘罪》里的大嫂被大家熟知,王晶大概看到了她的天賦異稟,立馬和她合作了網大《大嫂》,自己蹭自己的熱度。
接著出演《西虹市首富》里的性感妹受到了第二波關注,後來就徹底轉戰網絡電影,成為了網絡電影界的章子怡,據說她出演一部網大的價格已經高達500萬。
前段時間,王晶又聯合徐冬冬、謝苗推出了有《大嫂》續集之稱的《老闆娘》,這部片熱度倒是很高,徐冬冬還跑到直男論壇虎撲上宣傳了一把,最後豆瓣評分卻只有3.7分。
老一輩的晶女郎里,儘管多是風俗片或主打外貌出身,但個個都成了銀幕女神;
新一代的晶女郎,名頭一個比一個響,最後讓觀眾記住的還是只有身材。
就像王晶是香港電影具象化的符號一樣,晶女郎的衰落也是港片衰落的一種具象化的表現形式。
香港電影的衰落分為兩個階段,可以概括為票房的衰落和知名度的衰落。
第一個階段,港片的衰落髮生在台灣
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期,香港最大的票倉在台灣。
王晶自己在節目中里就談到,90年代台灣電影市場瘋狂引進香港電影,香港電影人吃得「很肥膩」。
最瘋狂的時候,台灣有五條院線同時放映電影,需要大量的港片,於是當時香港人拍片的速度堪稱一絕。
王晶作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導演深有體會。
1991年,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老闆給王晶打電話,要他拍一部新片,一周以後開機,過年的時候上映。
王晶得到的物料只有10個字,主演是「周星馳、劉德華」,片名叫「整蠱專家」。
王晶說那時候他的字典里沒有拒絕兩個字,就答應了下來。
他5天沒睡覺,想好了劇本的大綱和分場鏡頭,一周之後電影開機,在周星馳和劉德華的加持下,這部影片順利上映,票房口碑雙豐收。
「儘是過火,儘是癲狂」這本是形容香港電影特點的,用來形容香港電影人也是再合適不過的,沒有這股癲狂勁兒,也拍不出那些癲狂的電影,我們現在把這種癲狂叫做「港味兒」。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