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顯微鏡下的大明》收官,如果國產劇都這麼拍,還看什麼美劇?
只有14集的《顯微鏡下的大明》收官了,收官當日,劇中主演紛紛發文告別劇中角色,也讓這部劇登上一個少有的熱度。
一口氣看完《顯微鏡下的大明》,不得不感慨一聲,如果國產劇都這麼拍,還看什麼美劇?
收官這集簡直封神,先是程仁清以一敵二,成功將馬文才和宋通判出局;然後是豐寶玉巧舌如簧,又將毛攀鳳給惹急了。自此,范淵一系就只剩下他和鄉紳們。
要對付范淵最後還是要靠帥家默,當范淵答應讓帥家默去丈量那一塊最妖的田時,就註定了范淵這一局要輸。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范淵等鄉紳跟官府勾結,利用「隱田」大肆斂財,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自此,「人丁絲絹案」就此結案。
最後每個人的結局也有了交代,范淵、馬文才等人受到了懲罰,豐寶玉和小枝在一起了,豐碧玉跟程仁清在一塊了,而算呆子帥家默抱著貓繼續行走鄉野,思考他的數學難題去了。
如此圓滿的結局,有頭有尾,看起來還真的舒服。然而,這部劇的亮點,不僅僅是最後一集大結局,這部劇處處透露出電影的質感。
1、劇情
該劇為「絲絹案」,14集只說了一個案件,若是按照尋常古裝探案的單元劇來說,14集說一個案,好像有點多。
但事實相反,說的是一個「絲絹案」其中包含的信息點和線索,卻不只是一個「人丁絲絹」就能說得清楚的。
比如,劇中就提到了為官之道。為什麼,一開始帥家默提出要重新算「人丁絲絹稅」的時候,各個縣的知縣都是反對的呢?因為他們有一個「各縣聯盟」,因為達成了這個協議,那就得共進退。
在劇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都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劇中的官卻處處被下屬掣肘。知府要辦案,知縣們陽奉陰違,知縣們要辦事,下面的胥吏口頭答應,實際上蓄意鬧事。
這是為什麼呢?
鄧知縣給出了答案,因為他們只是流官,在這個縣當個幾年的官,過個幾年就調到別的地方去了。胥吏卻不一樣,他們世代沿襲,從祖上開始就是胥吏,關係盤根錯節,對縣裡的事情一清二楚。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