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中學,實際上也沒有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
再加上當時的大學已經不再招生,高考也早已停了。
高中差不多上完的時候,她未來的出路肯定跟醫生無緣。
不要說大學不招生了,即便招生,因為她的父親原因,也過不了關。
高三最後的課程一結束,她和其他的同學一樣,都到各地的農村插隊去了。
在去插隊之前,她因為歌唱得好,想過去報考文工團。
鐵路文工團、二炮文工團、煤礦文工團,只要是北京能想到的文藝團體,她都去試過。
專業成績倒是過得去,可惜都是最後的政審過不去。
沒辦法,在高中畢業之際,她也只能打消考文工團的念頭,乖乖去插隊。
插隊,就意味著自己的戶口也到了所在地。
地里有什麼農活,她就跟著村裡人學著干。
不幹活就沒有工分,連吃飯都成問題。
為了掙工分,下鄉後的兩年時間,她就只回去探親一次。
等到很多知青開始返回去的時候,她卻不著急回去。
彼時雖然政策鬆動可以回去了,但是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即便回城了,她的戶口還是會留在插隊的地方。
而一個黑戶去北京,除了讓父母養活,找份餬口的工作都沒有。
因此那個時候的楊青,基本看不到任何希望。
她甚至就想著,以後要留在農村一輩子了。
直到1978年,有一天母親給她寄來了一封信。
母親告訴她,大學已經重新招生了,應該回去考試。
楊青去村裡找來報紙看過後,確定了高考恢復的消息。
她很激動,想著要是能重新回到學校,那就能學點東西了。
然而她自己的這份激動並沒有持續太久。
考大學是要有基礎的,她已經很久沒有碰過中學時期的課本了,如何保證自己能考上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準備報考什麼專業呢?
左思右想之後,她覺得自己嗓子還不錯,決定報考北京廣播學院。
於是,她開始了忙裡偷閒地複習。
等到快要考試的時候,她向所在的生產隊撒了謊,說是母親病了要回城去照顧。
第一輪考試還算順利,但是第二輪的時候沒有通過。
這可把她急壞了,當時正值夏忙割麥子的時候,她原本就是撒謊回來。
考試沒過,如果再不回去,年終隊里結算的工錢和糧食,可沒自己的份兒。
就在她一籌莫展之際,鄰居突然對她說,你要不去中央戲劇學院試試?
那個時候的楊青,雖然是北京人,但連中戲的大門在哪裡她都不知道。
她不懂什麼是話劇,多少年來所知道的電影,也僅僅是《地道戰》、《列寧在1918》這些。
可如果不去考試,她可就真得再回農村了。
於是,她只能硬著頭皮上。
當時,因為高考重新開始,中戲的各個系都在招生。
等到她過去的時候,那人頭攢動的場面,簡直終生難忘。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