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個插隊知青,上身穿著一件的確良的短袖,下身的褲子短了,還接了半截兒。
其他的考生,要麼是人好衣裳不錯,要麼是在各地文工團里呆過。
楊青站在他們中間,簡直就是醜小鴨走進了天鵝群里。
筆試還算順利,關鍵是現場的即興表演。
主考老師給她出了個題目,讓她和另外一個考生即興表演一段等人的小品。
那時候,她連小品是什麼都不懂。
既然是演戲,只能在舞台上跟著演。
演著演著,那個考生突然跑出去了。
她不懂,然後也急得跟著跑出去了。
她哪裡知道,這就是劇情需要。
楊青垂頭喪氣地回家,覺得自己考砸了,準備回去割麥子。
但幸運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考試通過的通知。
楊青終於走進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大門。
她所在的班裡,一半以上的同學都在文工團里呆過,和別人比起來,她就是張白紙。
可正是這張白紙,在課堂上卻得到了老師的青睞。
很多有基礎的同學不服氣,就去找老師理論。
老師卻告訴他們,正因為你們有過基礎,很多錯誤的地方還需要費力氣給你們糾正。
而楊青就不同了,她剛開始學,老師教什麼,她就是什麼。
所以大學四年,她的成績上升得很快。
畢業之後,她被分配到了青年藝術劇院,成為了一名正式的話劇演員。
此後幾年,楊青主要活躍在話劇舞台上。
事業有成,楊青也和一名軍人結婚,
1989年,他們的女兒正值一歲左右。
這一年對楊青來說,應該是事業的一個高峰。
女兒剛出生,她正沉浸在一家三口的甜蜜時光里。
有一天,導演王培找上了門,給她拿來了《社會形象》的劇本。
導演開門見山,先看看劇本,要是想演,就得先把滋潤的小日子放一邊。
看過劇本後,楊青確實被吸引住了。
說干就干,她把女兒送到姥姥身邊,而後自己每天專心排演這部話劇。
三個多月的排演時間,她幾乎處於完全封閉的狀態。
而她還不知道的是,此時另一個導演魯曉威也在找她。
魯曉威是北京電視台下屬的導演,那一年他原本在外地拍戲。
突然有一天,台里的藝術中心主任鄭曉龍給他來了個電話,讓他趕緊回去。
回去之後他才知道,台里限他一年時間內,拍出一部50集左右的電視劇。
原來,隨著電視觀眾的增多,北京電視台開始鬧劇荒。
要是不趕緊拍新劇,下一年觀眾可就沒啥可看了。
資金倒是充足,但關鍵是沒拍攝方向,而且時間也很緊湊。
於是,魯曉威趕緊把王朔、《十月》雜誌的副主編鄭萬隆、編劇李曉明「哄騙」了過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