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在電話那頭沉默不語,周愛華起初以為她掛了電話。結果過了一會兒,她語氣很冷淡地說:「那你想來就來吧。」
聽到這句話,周愛華又怒又傷心,什麼叫「你想來就來吧,」一點誠意都沒有,意思是從頭到尾沒打算邀請她啊。
周愛華激動地說:「你這孩子說的什麼話,我可是你親姑姑啊,你結婚都不打算請我?」
侄女說:「是我結婚,我想請誰就請誰,你管不著,我也不欠你的。雖然當年我在你家住了三年,可我大學畢業後,給你買過衣服,過年過節也買東西去看你。你有一次住院,我去看你,也給了2000元現金。」
周愛華沒想到侄女竟然說出這樣的話,掛了電話,她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侄女小學的六年級,周愛華的二哥二嫂離婚了。兩個人好的時候非常的恩愛,可不好的時候鬧得天翻地覆。他們都屬於脾氣比較大的人,互不相讓。
大家勸也勸了,沒有用,好了一陣子,又吵起來了,日子過得雞飛狗跳。
二哥二嫂離婚後,二哥跟朋友去了外省發展,二嫂去了深圳,兩人都不管孩子。
大嫂家自己就有3個孩子,又要照顧老人。為了不讓爸媽跟大哥大嫂為難,周愛華就把侄女接到了家裡。
周愛華只有一個兒子,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反而熱鬧了些。侄女這個歲數已經有自理能力,並不需要她操心什麼。
她老公人很好,表示支持,對侄女也像對自己孩子一樣。
周愛華比二哥結婚早,所以她兒子比侄女大,大4歲。一個是大孩子,一個小一點,相處得很好,不會鬧什麼矛盾。
每次給兒子買衣服鞋子還有其他的生活用品,周愛華也會給侄女買。做飯的時候,除了做兒子喜歡吃的菜,也做侄女喜歡吃的菜。外出旅遊或者走親戚,只要帶上兒子都會帶上侄女。
侄女剛來周愛華家的時候有點拘謹,一來因為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二來,她剛經歷父母離婚,就算這是親姑姑家,也難免有寄人籬下的想法。
因為大家關心她,漸漸地,侄女變得開朗了,把這當做自己的家。她想吃什麼,想買什麼,都會主動開口。學業也慢慢也有了起色,不再是倒數第幾名。
侄女跟周愛華很親,開心或煩惱都會主動跟她分享。比如在學校里被誰欺負了,誰給她的同桌寫情書,今天跟同學去吃了草莓味的冰淇淋等等。
小孩子的世界開心就是開心,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誰對她好,她知道,然後才願意分享自己心中的秘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侄女上初三了。也就在這一年,周愛華的前二嫂回來了,她經常接侄女出去玩。
畢竟是親母女,周愛華沒有立場阻止人家母女倆來往,她也不想阻止。
她也是一位媽媽,理解為人母的那顆心。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有哪個媽媽不心疼呢?不愛孩子呢?
有一天,侄女跟她媽媽去外面吃東西回來,跟周愛華說:「姑姑,我媽讓我搬去她那邊住。她租了房子,找好了工作,不去深圳了。」
這個消息來得很突然,周愛華問侄女:「那你自己怎麼想的呢?」
侄女說:「我也想搬去跟我媽一塊兒住,她說她就我一個孩子,以後會對我加倍好的。」
周愛華想了想,跟侄女說:「我的意思是你現在都初三了,認認真真複習,有一個好的成績才能上好的高中。其他事情,你不要想那麼多。到時候你搬出去跟你媽媽住,我也不說什麼。」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