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2023-06-07     影墨     7212

上個世紀,上海外灘見證了資本統治下上流社會的輝煌,也標誌著褚宏生人生的高潮。

只是歲月流逝,人老去。曾經繁華的蒲石路早已沉寂,但這家裁縫店卻歷經數十年,褚宏生對旗袍的熱愛也歷經八十餘年。消失。

褚宏生的「工匠精神」

旗袍的輝煌時刻是上個世紀初的我們。目睹了旗袍風華正茂、逐漸淡出主流的褚宏生,曾經風靡一時的手工旗袍大師,心中難免有一個空洞。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然而,褚宏生是一個真正的冠軍。他身上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工匠精神」。那種不懼時代變遷,始終保持初心,對技藝要求嚴格,不能懈怠的精神,正是褚宏生所體現的。的。

隨著趨勢放緩,工業化進程加快,機器逐漸取代人工,這固然有好有新,但對定製服裝來說無疑是一次衝擊。

過去,一件最普通的旗袍,師傅從測量到打版,再到成衣,至少需要十幾天的時間,而有了機器,一件衣服只需幾個小時。人們眼中的「好」旗袍。

當旗袍的生產成為一條流水線,大量成衣湧入市場時,人們不再關注經久不衰、價格昂貴的手工旗袍。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下,曾經在上海蓬勃發展的裁縫鋪開始一個個凋零。最後只剩下褚宏生一個人經營著手工旗袍店。

一個人,一個人少的店鋪,消除了以往的嘈雜和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褚宏生對此並沒有抱怨。他沒有像以前的同事那樣選擇關店轉行,而是繼續經營著位於蒲市路的裁縫店。店鋪。

面對新機器,褚宏生總是像手工裁縫一樣堅守自己的底線。

在他眼裡,機器是冰冷的,所以它做出來的旗袍毫無生氣,只是一件廉價的東西。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但人的手是溫暖的,裁縫們用心打造的旗袍更能上手,展現女性柔美溫婉的氣質。

堅守著這條底線,80多年來,褚宏生一直堅持手工製作旗袍,也要求徒弟不要像他一樣使用機器,守衛著手工旗袍的最後一道防線。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潮流會變,但褚宏生縫製的旗袍質量不會變。

他一直代表著我們手工旗袍的巔峰,說時尚是一個循環。新我們成立後,新國風重新為大眾所接受,中旗袍成為其中的一支新的力量。

先生。對於什麼樣的女生穿旗袍最好看,褚宏生有自己的看法:身高在1.6米到1.65米之間,上半身不能比下半身短,也不能太瘦,否則會顯眼。無聊的。

這個標準與今天人們追求的高瘦風格截然不同,但卻體現了傳統服飾對女性身材的包容,也證明了我們人穿上我們傳統服飾是最美的。

當黃柳霜讓旗袍風靡歐美時,不少歐美明星紛紛嘗試中式旗袍,卻無不遭遇時尚滑鐵盧。

倒不是別的原因,而是因為西方人五官分明,身材骨架大,沒有東方女人的柔美,所以男人穿女裝穿旗袍感覺彆扭。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與傳統漢服的寬鬆美感不同,旗袍更合身,更能凸顯女性的曲線美。由於旗袍產生於歷史與歷史的交匯點,融合了西方女裝的時尚又不會過於張揚。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