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2023-06-07     影墨     7211

對於當代女性來說,旗袍無疑是展現我們傳統服飾又不會太脫離現代的完美選擇。

旗袍產業的復興,也讓褚宏生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他的故事也為大眾所熟知。衣服來之不易」的裁縫。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但再次忙碌起來的褚宏生,依舊不改往日作風,依舊堅持自己設計、剪裁旗袍,儘管工期很長。

這是他對這個行業的態度,也是他跨越近百年的「工匠心」。

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生活再好,也會有一些遺憾。甚至像先生這樣的人。對生活要求不高的褚宏生,偶爾也會後悔自己的手工旗袍無人接班。

最後的「裁縫」

時過境遷,曾經雨後春筍般興起的手工旗袍產業如今幾近消亡。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所有以前爭強好勝的同事都不再在這個行業里生活,兜兜轉轉。最終,全上海唯一堅持下來的只有褚宏生。

民族風格帶動了旗袍的發展。手工旗袍不再是明星的專屬特權,很多普通家庭都買得起。

眼看手工旗袍將成為我們服裝業的一大發展產業,褚宏生為何成為「最後一個」?

其實不難理解,即使人們逐漸從工業化的流水線上覺醒,開始過上時尚的生活,但也僅限於享受,而不是投入於此。行業。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比如「手工旗袍」,就需要一個人從小拜師學藝,從最基本的手藝做起。你不能擺脫一些理論知識,並且需要幾年才能獲得為他人工作的機會。

所涉及的工作量和學習並不輕鬆。再者,褚宏生先生對自己手藝的高標準,也被帶到了下面的徒弟身上。在他邪惡的眼光和嚴格的標準下,顯然沒有人能成為他心目中合格的接班人。

他心裡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在這個行業待這麼久,是因為他從容不迫的外表下,始終隱藏著一顆熱愛旗袍行業的心。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在歲月的長期磨練下,愛情變成了信仰。在信仰的驅使下,他可以作為苦行者度過漫長的歲月。

褚宏生這樣的人,用了40年的時間,才在他心裡安下心來。據不完全統計,褚宏生在1986年就做了5000多件旗袍,這不僅是數量的積累,更是心血的積累。

但是在現在這個激烈的社會,很多人自以為有真功夫,學了皮毛就開始炫耀了。他們的愛情只是三分鐘的熱血,在這個行業里算不上真愛。褚宏生看多了會失望的。

這不僅僅是手工旗袍行業的現狀。很多不受歡迎的傳統產業面臨被淘汰的危機。即使在京劇這樣的熱門看錶行業,仍然有大量人才不堪學習技能的辛苦,轉而投身低工資、高回報的娛樂行業。

86年做5000多件旗袍,褚宏生:穿旗袍的人不能太瘦,會顯得無趣

這確實是一種悲哀,不僅對於褚宏生,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也是如此。褚宏生眼看自己最喜歡的事業無人接班,自己的才華無處可傳。

而年輕人也失去了在熱切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機會,成為資本的傀儡。

如今,褚宏生已經退役,回到江蘇老家養老,陪伴兒孫。他也坦然接受了無法轉嫁的遺憾。

不過,雖然已經退役多年,但褚宏生的身手並沒有退化,無論是穿線還是複雜的刺繡,他依然可以用肉眼測量人的三圍。可以褪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