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72歲,還在拼

2022-02-21     昀澤     6994

當時這部電影的監製侯孝賢前去探班,到了現場相當驚訝,生活的東西看不到,映入眼帘的都是儀式。「完全用一種繪畫的方式去拍一個隱喻和象徵的一個故事,一種氛圍。」

張藝謀後來再看那段創作經歷,覺得自己那時候其實就是,自覺和不自覺地在尋找一種造型風格,讓這種造型風格成為故事的一種承載。

這種造型風格的進一步延展,就是《英雄》那種對於大製作的掌控感。當時《臥虎藏龍》正在海外市場上橫行,製片公司老闆江志強敏銳察覺到海外市場,於是全力支持張藝謀拍攝這部古裝武俠片。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電影《英雄》劇照

原本《英雄》是作為文藝片在推動,硬是在江志強的支持下,成了張藝謀也是中國的第一部商業大製作。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章子怡、甄子丹……張藝謀後來自己回憶那個陣容,都覺得「是個絕唱了」。

只是當時誰也沒有料到,不僅海外市場歡迎,國內商業片市場也正處在井噴期。乘上我國加入WTO的東風,《英雄》在內地開啟大片時代。

在那之後,張藝謀不斷地去觸碰大場面、群像的創作,對集體形象的一種藝術上的把握,一度成為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標籤。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包括他最擅長的「人海戰術」,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用人做背景板來展示權力和宏大;在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呈現千人一面的表演。

彼時,張藝謀的造型技術已然在國內首屈一指,他幾乎對表現「集體」這件事持一種偏執態度,就像是一種經歷過創傷之後,做出的應激反應。

這既將他推向國師的位置,同時也被外界詬病。有一種聲音認為,在某個階段,張藝謀這段時間的創作對集體展現出一種崇拜和迷戀,而忽略了具體的個人,後者被工具化。

這一點,在追求個體表達的二十一世紀,尤為醒目。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不敢忘記我是誰

回過頭來看,張藝謀走過的每一步,都踩在時代發展的節點上。八十年代改革開放,90年代全民求知若渴、二十一世紀電影進入商品時代……

這個過程中,張藝謀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情況。有獲得榮譽、蜚聲海內外的時候,也有備受質疑,遭遇詆毀的時候。這些張藝謀都知道,他坦言,「我也不太愛惜自己的羽毛。」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張藝謀的傳記作者方希評價他:

「在一條路上,有可能跑的是一個荒野,有可能跑的是一個繁華的街區,我就覺得,他一直在跑。周圍總是有很多的喧囂,有人跟他一起跑,有人中途離開,有人喝彩,有人向他扔臭雞蛋,但好像從來沒有影響他的速度。」

許知遠問他,你就沒有某一個狂喜時刻嗎?張藝謀說沒有,電影宣傳、得獎的時候,拍過很多所謂展現「狂喜」時刻的照片,但他內心真實的狀態永遠是很平靜。因為但凡做得好一點,心底總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你曾經是誰。

或許,成為大師的同時,也自有其殘酷的地方。

今年冬奧開幕式和閉幕式,依然能看到張藝謀對極致的追求。但他對集體的理解,卻在發生變化。很多在他之前節目中擔當背景板存在的人,如今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不管是開幕式沒有一個明星的創意,還是閉幕式成了全體運動員的大聯歡,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這一點,也因此而受到全球追捧。

針對這一次開閉幕式,關於「張藝謀太懂中國人」的評價被討論了很多,這樣的褒獎,或許是他最願意聽到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