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72歲,還在拼

2022-02-21     昀澤     6993

老攝影師講課的時候告訴他們,畢業之後分到電影廠,至少10年才能出頭。張藝謀當時心裡給自己算了筆帳,畢業32歲,10年後,四十多歲才掌機。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陳凱歌和張藝謀

「太晚了」,他等不及,自己跑到隔壁的導演班,請同學幫他推薦書單。看著這個好學的西北漢子,陳凱歌一口氣給他寫了20多本書。張藝謀也不含糊,跑到學校圖書館一本一本借來,苦讀。

張藝謀時刻不敢放鬆「大學能不能讀完都不知道」,心裡總是懷揣著殫精竭慮、小心翼翼的擔憂。

這樣的心情,只有在他的藝術呈現中,才能得到釋放。由張藝謀擔任攝影的第一部作品《黃土地》,一上來就推翻了固有的攝影風格,不再追求「亮堂堂」:什麼都整整齊齊、一板一眼。

而是選擇了完全歷史再現的感覺去呈現。「像是版畫一樣,很凝重的,黑白灰的調子,故意用很多不完整的構圖,很有平面意識的感覺。」

之後《黃土地》的拍攝也延續了這種極致風格,與張藝謀在這部片子裡合作的陳凱歌看出端倪,評價他,「在82屆153個同學中,有一點屬你最強烈,『心比天高』。」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極致就是表達

張藝謀渴望通過獨樹一幟,釋放出被壓抑的自己,被外界看到。按照這樣的創作邏輯,連續擔任了三部電影的攝影,接連在國內外斬獲大獎。

《紅高粱》雖然是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但他幾乎是當成最後一部來拍。「我就是語不驚人誓不休」,不給自己留後路,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最極致來。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電影《紅高粱》劇照

這部電影的音樂指導趙季平,最開始給到張藝謀的音樂是一把嗩吶演奏,張藝謀覺得不過癮,一定要幾十把嗩吶齊吹。趙季平勸他「那個就吵得不行了」,張藝謀說「咱就要吵,就是要嚇你一跳的感覺」。

這才有了《紅高粱》中,四十幾把嗩吶形成的刺耳「吶喊」。張藝謀很早就意識到,拍成熟的、完美的電影是很難做到,還莫如追求一個特點,去追求一種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感覺。

如果說,《紅高粱》是張藝謀極致意識最開始的自覺,那《大紅燈籠高高掛》則是最能體現他極致追求的一部作品。

他一開始的想法,甚至是要為「喬家大院」這個建築拍一部電影。最早他在山西拍《老井》,見到喬家大院就被吸引。《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時候,他就覺得一定要在這個院子裡拍,「不然後面肯定被別人拍了。」

於是整個團隊就生生將一個發生在南方故事,改到了北方。原著蘇童對此還曾頗有微詞。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劇照

坐在二樓,俯視看著這座院子,本身建築中自帶的那種方方正正的透視線,張藝謀腦海浮現幾個大字「沒有規矩,哪來方圓」,當下決定就拍「規矩」。這下不僅背景改了,整個故事的表現也都改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