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業工作時間不定,黑白顛倒很正常,如今他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保底收入五千多元,並且這還不算其他的零散客戶。
聽到這裡,李女士表示,兒子是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希望對方能找一個正式的工作,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希望兒子也能找一份有養老保障的工作,她感嘆:乖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佳佳說,他明白母親的這些想法,但是他覺得,會計工作,一個月也就兩三千元工資,還累死累活的,然後即便上了班,還得不斷考各種證書。
所以,他很排斥會計這份工作,原因就在於不掙錢。
李女士對兒子說,如果能賺到錢,可以支持他,但是如果走不通,就趕緊轉型。
佳佳也說起了,為什麼他這麼反對母親的原因?
他說,母親從小隻重視他的學習,其他的啥都不管,這也讓他走了很多彎路,他直呼:單親家庭的孩子太苦了!我的成長道路太曲折。
佳佳說,自己6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雖然他如今的三觀已經形成,並且很健康。
但是因為是單親家庭,三觀形成的時間會比別人晚,尤其在畢業這幾年,如果能有一個人指導他,他也不至於走那麼多彎路。
他和調解員說,母親一見到別人,就說他是網癮少年和精神病人,只要遇到人,母親就這麼說。
李女士發問:我怎樣才叫關心你?
佳佳回懟道:你不用關心我,因為你根本就不會,我早就看出來了,別人的家庭像個活人,而我們這家庭,沒人情味。
調解員問佳佳,他最想讓母親認可他的是什麼?
誰料佳佳的回答,令人很意外,他說,沒有,別人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從而有一種良好的感覺,可他和別人很不一樣。
他直言:我從小的生活環境就是這樣,我不需要,我自己可以給自己。
通過調解員的一番溝通,佳佳表示,他會以賺錢為主,如果月入4000元以下,他就會去找個班上,有了閒錢,也會交五險。
同時,他也同意母親說的,把陪玩當做一個兼職,然後再做一個主業。
小潞情感分析
只重視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關心孩子本身,這會讓人有一種,被當做「工具人」的感覺。
在社會規則里,我們都有工具人的一面,同時,這也能說明我們有被別人需要的價值,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是樂見其成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