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觀察(12)閆坤張曉磊
核心觀點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在紀念45周年的當下,面對兩國關係下一個45年,我們該如何做到真正的守正創新?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和平主義,維護經貿關係基本盤,這是中日關係改善發展的精神根基。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45年前,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把和平友好關係固定下來,為45年來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7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會見來訪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時表示,兩國關係處在新的關鍵節點,並提出了中日關係守正創新的本質要求。在紀念45周年的當下,面對兩國關係下一個45年,我們該如何做到真正的守正創新?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和平主義,維護經貿關係基本盤,這是中日關係改善發展的精神根基。
重溫和平主義的初心使命對當前的中日關係彌足珍貴
45年前,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克服重重困難締結兩國和平友好條約,從此和平主義成為條約的精神本質。時至今日,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和加速演變的百年變局,重溫和平主義的初心使命,對探討中日關係的未來之路顯得彌足珍貴。近兩年來,日本國內有一小撮人忘記了和平主義的初心,出現了一些違背條約基本精神的不良動向,處心積慮地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臆造「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虛假敘事。
日本政府激進的安全政策調整既遭受國際社會和輿論的質疑,又違背了其國內大多數民意。日本共同社今年6月份公布的一份民調顯示,80%的民眾反對日本政府使用增稅的方式強化防衛力量,73%的民眾反對將振興東日本大地震災區的財政資金挪用為防衛費。
堅持和平主義是維護中日經貿關係基本盤的政治保障
堅持和平主義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壓艙石」。相比於中日經貿基本盤這一中日關係的經濟「壓艙石」,和平主義的政治「壓艙石」作用顯得更為基礎,就像陽光之於大地,空氣之於人類,平常覺察不到但卻維繫所有系統的基本運轉。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中日兩國跳出「安全困境」和避免掉入類似「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保障。
當一小部分日本政客熱衷於通過加強軍備的黷武手段增強日本國力時,戰後多年在日本社會中固化形成的和平主義理念和氛圍,正在發揮潛移默化的牽製作用。比如今年3月初,日本共產黨黨首志位和夫向岸田政府遞交改善對華關係建議書,希望日本政府多用外交和經濟手段處理對華關係,而避免聚焦於安全手段,在野黨的反應給日本政府敲響了警鐘。
筆者於近期赴日本國內調研時發現,從執政黨政治家到在野黨議員,從大學和智庫學者到媒體從業人員,從前首相到地緣風險分析師,從企業經營者到普通工薪階層,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談到中日關係時都會作更為理性、客觀、冷靜的思考。總結起來,大概有這樣幾點看法。
第一,認為處理和改善對華關係對日本外交來說是當務之急,自民黨內希望政府加強對華關係的比例達到了60%以上;日本企業也依然看好對華投資前景,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受訪日本企業認為在未來數年,儘管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中國仍是其開拓海外事業的關鍵對象,中國依然排在印度之後成為日本企業海外投資的對象國。如若日本過度減少對華依賴,將嚴重損害日本企業利益,乃至危及日本經濟復甦。中國恰好是日本半導體企業的最大市場,2022年對華出口半導體貿易額高達2.6萬億日元,貿易占比14%。未來,轉移出口至東南亞的產品需求一定與中國的市場需求有天壤之別,缺少利潤支撐的日企將無法維繫基本生存。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