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我在生意圈有一幫好朋友,人情往來多,所以母親的葬禮比父親當年的規格高,去殯儀館都是高級小轎車。
想著還是入土為安,於是我想等立秋後天氣不熱,就把母親的骨灰盒送回去安葬。
可就是回去這幾天,讓我領悟到:錢在某個特定環境下也不是萬能的,就像在沙漠上想拿重金買瓶水一樣困難。
因為我對家鄉很多風俗不懂,二叔也不在世了,我只好提前給兩個堂弟打招呼,讓他們幫著回去料理。
本來我以為母親的骨灰盒第一站先進家,所以我讓兩個弟媳和堂妹把我們家的四間屋子打掃收拾一番。
誰知道我二嬸說:「在外死去的人是不能進村的,這你都不懂嗎?」
哦哦,原來還有這些風俗啊,我根本不懂。
回老家安葬母親就準備一切從簡了,我們送母親骨灰盒回去是三輛車,兩個大奔,一輛進口商務車,除了我們一家老少三代人外,還有幾個要好的鐵哥們。
原以為堂弟的準備工作肯定做的萬無一失了,誰知道我們的車輛快到墳場時,堂弟打電話讓我先別急,等他電話,他們好幾樣東西沒預備齊呢。
我一聽氣不打一處來,這辦事效率太低,幸虧不在我手下工作,否則早晚要炒魷魚。
等了大概1個小時吧,堂弟電話過來了,說他們在村口放鞭炮迎接,一直送到墳場,8個「抬重」的人已經在前面等候了。
等我下車後,再看看那一幫過來幫忙的人,我居然一個都叫不上名字,而且大部分都是60歲往上的人居多。
看著那一幫老弱殘兵,我心想:幸虧不是需要真正抬棺木,否則勝任不了。
在「抬重」的人忙著填新土時,我這才發現旁邊不遠處也有一個墳上擺放著很多花圈。但很顯示,那家墳弄得很講究,也顯得莊嚴肅穆。
再朝父母的墳看去,感覺缺了不少東西。
於是,我指著一堆紅黃綠的「喪棒」問堂弟道:「那是誰家的墳啊,為啥我父母這沒有呢?」
堂弟欲言又止,這時候堂弟媳小蘭撇撇嘴道:「芝麻稈不好借,只有陳會久家有,但人家不肯給,花錢買也不賣。」
我一聽真是豈有其理,花錢買都不賣,這是什麼樣的人啊?
看我生氣的樣子,堂弟說:「你這麼多年都不回來,人情淡了,我找這幫抬重的就費老鼻子勁,人家直接就說:『有錢能咋地?我們也不想跟他沾光』!……」
堂弟還想接著說下去,被我用眼神制止了,我不想讓旁邊幾個好哥們看笑話。
本來我預備七八桌人的,可結果4桌人沒坐滿,前來幫忙的那幾個人說,現在農村哪有人在家啊,打工的打工,上學的上學,連看熱鬧的人都少。
父母去世相隔也就12年,可今非昔比,儘管口兜里的票子多了,但人情淡了。
有很多東西是錢買不來的,故鄉啊,我拿什麼來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