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了解了網絡新聞和現實幾個家庭的真實事件後,我發現,年輕人丁克或不生娃的原因,大多數都是他們過得太安逸了。尤其是當下的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大多都是有錢的,給予子女的生活,都是鋪墊的太好,讓他們沒有危機意思,也不會去考慮晚年有無子女的後果。
總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一切都滿足,房子車子父母會買,基本生活就靠工作就能滿足,未來養老也有退休金啥的。所以,他們就覺得生娃,好像就是多餘的,甚至會覺得是累贅。
而我也發現,我的兒子就是這樣的,他住的房子開得車子,都是我們買的。而我麼那兩夫妻也從來伸手跟兒子要過錢,反而都是一直不停的貼補他們,這樣的生活確實是他們過得太安逸了。
知道這問題根源後,我也沒有怎麼去勸化兒子兒媳,而是對此做出了三個決定:
1、我要收回當年給兒子買的房子。因為買那房子時兒子還讀書,我們是用自己的公積金買的,所以房子產權是我們夫妻共有,一直沒有過戶給兒子。
2、我們決定躺平,不給兒子兒媳一分錢。我們打算斷了給兒子兒媳的貼補,當時買車是給他們按揭買的,20多萬的車子5年分期,每月2000多車貸。另外兒子兒媳家的水電費和物業費都是我交的。平均下來,我們每個月都要給兒子3000多的貼補。
3、決定把老家小侄子當親兒子,再拿侄孫當親孫。兒子兒媳不生娃,我就決定把堂弟家的小兒子,也就是我的小侄子,想把他當兒子,然後拿一個侄孫當親孫。其實就是名義上的認親,如果兒子真不生娃,我再拿侄孫當親孫上族譜,代表我這一脈沒有絕後。
當我們做出這三個決定後,兒子兒媳就慌了。雖然一開始收回他們房子,要他們出去租房子住時,他們還不在意,還說租個離公司近的房子,也很自在。
但是接著我斷了給他們的車貸錢,然後又聽說我決定把侄子當兒子後,兒子兒媳就慌了。
因為他們的工資基本都被他們安排的徹底了,可以說是提前消費了,這個月發的工資,幾乎都是要拿來還上個月的信用卡透支,無限循環著,在外租房子,又少了我們貼補,他們的生活質量就降低了。
而且聽到我們要放棄他們時,他們更是怕了,怕我們的財產都給了侄子和侄孫。
所以,利益使然下,兒子兒媳終於屈服,答應肯生一個。雖然當下沒有計劃生育,我們是想兒子兒媳多生幾胎的,但看到兒子兒媳肯生一胎,我們也覺得知足了。
4年前,兒媳為我們家誕下一胎孫子,本來兒子兒媳不想生了的,但因為疫情影響,去年兒子兒媳在家裡辦公了3個月,又不小心懷孕了一胎,而上個月我的第二胎孫子也出生了。
原本以為這輩子會盼望不到兒子兒媳生娃了,沒想到這麼三個決定下來,卻讓我們夫妻倆做到了四年抱倆孫子,真的感覺很高興,也有點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