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每個人的期望,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就是希望老了的時候,子女能陪在身邊,哪怕子女不是很富有,不能給老人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只要能天天看見他們,做老人的也就心滿意足了。
人到老年,一般都有兩個心愿,一是物質方面有保障,不用因為衣食住行而發愁,其實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少有老人挨餓受凍。二是希望能與子女朝夕相處,以滿足情感上的需求,這個心愿看起來不算什麼,但要實現卻有一定難度。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大,每天都很忙,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年輕人,為了事業遠離父母,難得回家一次,老人與子女朝夕相處的心愿,隨之落空了。
子女不回來,老人又盼著能天天見到子女,怎麼辦?於是,有的老人就投奔子女,他們不回來我過去不是一樣嗎?是一些老年人的想法,也是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
68歲的張大媽,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離她都很遠,一年也見不到他們幾面,張大媽為了了卻心愿,就去兒子家養老,到了兒子家,張大媽過的幸福嗎?
張大媽親口講述:
我有一兒一女,兒子是大的,女兒是老二。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工作,後來又娶了一個省城的媳婦,在省城安家落戶了。
兒子離我遠了,我不想到了晚年的時候,身邊一個親人沒有,因此女兒到了出嫁的年紀,我明確告訴她,即使男方條件差點,只要離我近,我就同意。即使男方條件再好,如果離我很遠,我也不會同意。
女兒很聽話,她找對象專門找距離娘家近的。22歲那年,女兒處了一個對象,是鄰村的,與我家之間只隔著一條馬路。男方各方面與我女兒都很般配,我很高興。他們談了一年多的戀愛之後,就結婚了。
可是結婚後不久,女兒和女婿,不滿足在農村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去大城市打工。他們吃苦耐勞,只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就有了一些積蓄,他們用積蓄當首付,在城裡買了樓房,一下子就成了城裡人,不想回農村了。
兒子女兒離我都遠了,我是非常難過的,可事已至此,只要他們過的好,我也就別無所求。他們守著我,過的卻不開心,我也跟著發愁。
兒子和女兒,一年到頭也不回來幾次,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才能短暫團聚。每一次,他們的假期結束了,要回城裡去了,我就非常捨不得他們,送他們到村口,看不見他們的身影了,我也捨不得回家,我幻想著兒子和女兒能突然回來。
雖然兒子和女兒,不能時刻陪在我的身邊,但那時我還比較年輕,除了要做家務,還要跟著老伴去地里干農活,每一天都很忙,沒有多少時間想念子女。雖然偶爾會夢到他們,但天一亮,我就要做這做那的,子女就被我忘在腦後了。
時光如梭,轉眼之間,我就老了。人到老年更加思念親人,我多麼希望子女在身邊陪著我。以前,我羨慕那些子女有出息的人家,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可老了以後,我羨慕那些子女寸步不離父母的人家,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子女,原來比吃的好穿的好更讓人幸福。
我老伴是一年多以前去世的,他活著的時候,還能陪我說說話嘮嘮嗑,我不是太無聊,自從老伴沒了,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出來進去形單影單,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每一天都非常難熬。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人活一輩子圖什麼?有吃有喝是次要的,我認為能與親人朝夕相伴才更有意義。於是,我就想去子女家養老,不是為了讓他們伺候我,只要能經常見到他們,我伺候他們也心甘情願。
我打算先去女兒家住一段時間,然後再去兒子家。事先我給女兒打電話,徵求她的意見。女兒說她和女婿都很忙,我過去了,他們也沒有時間陪伴我,讓我先去兒子家,等他們不忙了,我再去女兒家。
我又給兒子打電話,說出了我的想法。兒子很痛快,說歡迎我到他家去,他也非常想念我。
第二天,我坐車去了兒子家。我是下午到達兒子家的,兒媳婦上班了,兒子在家裡等著我。見到兒子的那一刻,我喜極而泣,想到從此以後,能和兒子天天在一起了,我激動的不行。
兒子已經給我準備好了房間,也給我買來了日常生活用品,拖鞋、居家服、毛巾等等,凡事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一樣不少。
兒子還帶著我去小區附近轉了轉,告訴我哪裡有超市,哪裡有活動廣場,哪個路口車輛多,過馬路的時候要小心。兒子和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暖到了我的心裡。
兒媳婦是晚上六點多才下班回家的,她知道我今天來,可她的工作忙,所以沒有請假迎接我,我不怪她也理解她,有兒子在家裡等著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雖然兒媳婦嫁到我家多年了,但因為我們不是經常見面,相處的機會更少,我對她並不是十分了解。兒媳婦是有知識的人,我想她的素質不應該太差。
兒媳婦下班回家後,見到我她沒有主動跟我打招呼,我等了幾秒,可兒媳婦看都不看我一眼,更甭提和我說話了。大家是一家人,誰先說話都一樣,我主動問兒媳婦說:你回來了?上一天班很累吧?
兒媳婦低著頭換拖鞋,沒應聲也沒有抬頭。我兒子在一邊站著,他提醒兒媳婦說:媽和你說話呢。
兒媳婦這才嗯了一聲,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換完拖鞋,兒媳婦徑直走進了臥室,我兒子跟了進去,他們在臥室里嘀咕了有十幾分鐘,我兒子才一個人出來了。
兒子說:媽,咱倆吃飯吧,我媳婦身體不舒服,她不想吃。
我在兒子家吃的第一頓飯,有些尷尬和不愉快。兒媳婦即使身體不舒服,她也應該陪著我一起吃,哪怕少吃點也成,可她連面都不露,讓我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了下來,沒有了剛到兒子家時的喜悅。
這只是開頭,在接下來的那些日子裡,兒媳婦不僅對我愛搭不理的,還事事與我做對,我說往東她偏偏往西,我想吃米飯,她卻包餃子,我想吃包餃子了,她卻說家裡沒面了,只能做米飯。
我是怎麼也沒有料到,兒媳婦對我竟然是這種態度,與我腦海里幻想的,婆媳和睦相處的美好畫面,相差了何止十萬八千里?
讓我最難過的一件事,發生在我來到兒子家的第十八天。那天晚上,吃過晚飯,兒子說陪我去外面走一走消消食。
我問兒媳婦去不去?
兒媳婦耷拉著臉說:我不去,有什麼好溜的,就是吃飽了撐的。
兒媳婦說的話很不恭聽,我想問問她「什麼是吃飽了撐的?」但我知道,如果我問了,一場家庭矛盾可能就無法避免,只好忍了下來。
兒子陪著我來到了附近的一個小公園,這裡有很多運動的老人,他們在跳廣場舞,還有扭秧歌的。兒子讓我也去運動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可我是穿著拖鞋出來的,出門前忘記換了。穿拖鞋運動不方便,我跟兒子說:算了,媽看一會就行,我不會跳廣場舞也不會扭秧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兒子發現了我穿著拖鞋,他說:你等著,我回家拿一雙運動鞋來。
可兒子離去很長時間也沒有回來,我擔心他是不是回家的路上,發生了意外?於是,我順著來路尋找兒子。
回到兒子家門口的時候,我聽見在屋子裡面,兒子和兒媳婦正在爭吵。
兒媳婦說:你可真孝順,還回來給你媽拿運動鞋,對我可從來沒有這樣好過,還是你媽親,在你眼裡,我什麼都不是。
兒子說:我不就是給我媽找一雙運動鞋嗎,你借題發揮有意思嗎?你是嫌棄我媽,討厭她住在這裡吧?我早就看出來了,你巴不得她走,但我告訴你,這個家也有我的一半,你嫌棄我媽也沒用。
兒媳婦說:是嗎?那好,明天我走,讓你媽陪著你過吧。
我站在門口,淚眼汪汪。我沒有想到,我大老遠的來兒子家住幾天,兒媳婦竟然嫌棄我,她還因此和我兒子吵架。這次我是遇到了,我沒有遇到的說不定還有很多次,他們甚至比這次吵的還要凶。
我心疼兒子,不想連累他,當時我就想好過,先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然後明天找個理由離開兒子家,或是去女兒家,或是回鄉下一個人過日子。
我咳嗽了兩聲,屋子裡的兒子和兒媳婦,聽見了我咳嗽,他們才停止了爭吵。
我打開家門走了進去,兒媳婦沒有搭理我,扭頭回她的臥室了。兒子問我:媽,你怎麼回來了?
我說:我有點睏了,想早點睡。
兒子說:那你回房間休息吧。
我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了門,但我沒有休息,我找出了自己的東西,用塑料袋裝好,打算明天天一亮就動身。一想到要與兒子分別了,我百爪撓心,心裡不是滋味。
我也不知道是到了夜裡幾點,我實在是睏了,這才想躺下睡覺。我有一個習慣,臨睡前要方便一次,我就去了衛生間。可能是我有心事,方便完我想站起來,卻忽然感覺眼前一黑,晃悠了兩下後我摔倒了,大腿磕在了馬桶上,鑽心的疼。
兒子聽見衛生間有異常聲響,他出來查看,發現我走路一瘸一拐的,問我怎麼了?
我告訴他,剛才不小心摔了一跤,但問題不大,讓他不要擔心。
第二天,大腿被磕到的地方,疼的更厲害了,我扶著牆才能走路。這樣的情況,我是無法離開兒子家的,只好等過一段時間,我能自由行走了,再去女兒家或是回鄉下去。
兒媳婦也是知道的,昨晚我摔了一跤,可她一點不關心,一句問候的話都沒有。第二天吃過早飯,她便上班去了。我已經習慣了兒媳婦對我冷淡,所以沒有放在心上。
上午還不到十點鐘,兒媳婦竟然提前回來了,她走路一瘸一拐的,還呲牙勒嘴,好像很是痛苦。以往兒媳婦是十一點半下班,回到家大概要十二點,有時她在單位吃,中午不回來。
她提前回家,又是很痛苦的表情,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問她說:你怎麼了?
雖然兒媳婦不關心我,但我要關心她,不論如何,她要與我兒子相伴一生,她不好過我兒子會被牽連。
兒媳婦告訴我,她在單位下樓梯的時候,不小心踩空了,扭到了腳脖子,現在腳脖子已經腫了,疼的很。
聽說兒媳婦受傷了,我急忙攙扶著她去了她的臥室,幫她躺下後,我找來了毛巾和冷水,給兒媳婦冷敷。雖然我做這些事情是忍著大腿上的疼痛,但我還是堅持著做完了。
冷敷完,我又給兒子打電話,告訴他兒媳婦受傷了,讓他中午回家的路上,順便買些止疼藥和消腫藥。
我聽人說過,吃有營養的食物,對康復有好處,正好家裡還有一點排骨,我想中午燉排骨給兒媳婦吃,讓她快點好起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我正在廚房裡清洗排骨,兒媳婦悄悄走了進來,她站在我的身邊對我說:這些事情應該我來做的,你去休息吧,你大腿上的傷比我嚴重,應該我伺候你。
兒媳婦的這句話,讓我感動不已。我來到兒子家有十幾天了,她是第一次語氣溫和的跟我說話,我像吃了蜜,一直甜到心裡。
我讓兒媳婦去休息,我早點好晚點好無所謂,她就不同了,她要上班,越早康復越好。
兒媳婦沒有去休息,她留在了廚房裡,和我一起燉排骨,我們配合著,一邊燉排骨一邊聊天,有說有笑的。
中午,兒子下班回家了,他買回來一些止疼藥和消腫藥。我給兒媳婦倒水,讓她把藥吃了,兒媳婦也給我倒水,讓我也吃一些。
我們彼此關心對方的畫面,兒子看在了眼裡,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以後的那幾天裡,我關心兒媳婦,兒媳婦也關心我,我們相互關心,就像親母女一樣,血脈是相通相連的。
一天晚上,臨睡前,我忽然想起來,兒媳婦忘記吃藥了。我倒了一杯水,拿著藥,走進了兒媳婦的臥室。我把水和藥遞給兒媳婦說:你又忘記了吧?年紀輕輕的,比我的記性還要差,老了可怎麼辦?
兒媳婦忽然哭了,她深情地看著我說:媽,我知錯了,我不該那樣對你,以前都是我不好,你原諒我。以後,我要好好孝敬你,從你的身上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婆婆都不近人情,看兒媳婦不順眼,和兒媳婦勢不兩立。
兒媳婦話裡有話,我一時糊塗了,讓兒媳婦說的明白一點。
兒媳婦告訴我,她有一個姐姐,姐姐嫁人後,心裡想著要與婆婆搞好關係,和睦相處,可姐姐的婆婆脾氣古怪,處處刁難姐姐,姐姐在婆家沒有地位,任勞任怨也沒人說她半句好。
姐姐的經歷,讓我兒媳婦錯誤的以為,對婆婆好也沒有用,婆婆不可能在乎兒媳婦的感受,對婆婆再好也白搭,因此她才事事與我做對,對我也非常冷淡。
可是,通過這次她受傷,我也受傷了,我卻不顧自己用心照顧她,她才醒悟過來,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是一樣的,還是通情達理的好婆婆多,所以她才對我改變了態度,並因為自己以前有過不尊重我的行為,給我真心認錯。
兒媳婦知道自己錯了,我非常高興,能和兒媳婦和睦相處,是我最大的心愿,兒媳婦還是孩子,我怎能和她計較呢?我忘記了我和兒媳婦之間所有的不愉快,如今,我和兒媳婦你關心我,我關心你,處的比親母女還要親。
通過這次經歷,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婆媳之間可能有誤會和過結,但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情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對方需要你關心的時候,不計前嫌的關心她,不問結果,先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完成自己的責任,其他的交給時間。
人都是有感情的,隨著時間的過去,你的關心對方能體會到,她知道你是實心實意對她好,會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你。再大再多的不愉快,在溫情的關心下,都會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婆媳和睦相處的美好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