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體制下,偶像不敢不努力,方方面面都要符合公司打造的人設。只要被爆出談戀愛或偷懶、擺臭臉等疑似不上心的舉動,偶像就會被當作「背叛粉絲」的罪人而遭到撻伐。
《致真理》截圖
在雪莉去世之前就有很多K-pop藝人被爆出患上抑鬱症,甚至因此結束生命。2017年,SM公司男子組合SHINee成員金鐘鉉就因抑鬱症自殺。Bigbang成員權志龍、秀智、少女時代隊長泰妍都曾公開自己患上過抑鬱症。
雪莉很早就覺察自己的心理出現問題,但她「儘量轉過頭去」。直到20歲的時候,雪莉才跟母親說她有兩個心愿:一個是給自己找個心理治療師,另一個是跟別人約會。她說這是自己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她沒有遺憾,為自己感到開心。
03
獨立的代價
不幸的是,當雪莉開始嘗試主導自己的人生,名氣的泡泡就瀕臨破滅。
雪莉交往的對象是比他大14歲的說唱歌手崔子。這段戀情不僅遭到母親的反對,也讓大量粉絲感到不滿,認為雪莉已經失去做偶像的資格。雪莉的母親回憶,f(x)在台上表演時,「粉絲就在眼前歡呼,其中有好話,也有壞話。(雪莉)要邊聽這些,邊在台上表演。」
破滅的泡泡不再可能復原,而雪莉則陷入了兩難。過去的生活已經回不去了,而眼前的幸福也在一點點被外界的惡意蠶食。
《致真理》劇照
雪莉不希望自己的戀情影響f(x)發展,無奈之下在2015年正式退團。最終,這段飽經坎坷的戀情也宣告結束。2017年,雪莉與崔子宣布分手。
那時的雪莉孤身一人,與母親也斷絕了來往。她說自己有一種「一個人被留在這世上的感覺」。雪莉去世後,母親走進她生前的住所,在每個角落都發現不計其數的藥物,這才醒悟雪莉的抑鬱症和恐慌障礙發展到多麼嚴重的地步。
退出了組合,放棄了戀情,這些犧牲都沒能挽救雪莉的公眾形象。在她去世前的幾年裡,她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但網友和媒體並不放過她,在社交媒體上繼續尋找雪莉「出格」的蛛絲馬跡。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和惡言辱罵的留言交相輝映。向嘴裡噴奶油的視頻被解讀為有「性意味」,與朋友聚會相互擁抱的照片被當作「吸毒」的罪證。在很多人眼中,雪莉就是喜歡引人關注。陷入惡意評論漩渦中的雪莉開始自我懷疑:「如果我真是個怪人呢?」
《致真理》劇照
導演鄭潤錫問雪莉,有沒有可能錯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或是業界。雪莉變得很激動,她帶著哭腔說「沒有」,好不容易忍住了眼淚,卻又抱歉似地問:「我可以哭嗎?」她說自己沒有選擇,無法容許自己把問題怪罪別人。「在某一刻我冒出這種想法時,一切都會崩潰。」她說。
偶像文化固然扭曲人性,但對雪莉來說,失去做偶像的資格就等於失去一切。這也正是雪莉命運的悲劇性所在。她並未有意反叛,但在韓國,擁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偶像的原罪。
雪莉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因為韓國文化中對女性的流行觀念與她自己的為人相悖。作為一件娛樂工業精心打造的商品,雪莉尤其能體會女性不能為自己發聲的痛苦。雪莉把自己的每部影視作品都當作發聲的渠道。《致真理》和另一部短片《4:聖潔島》也不例外。尤其在拍攝《致真理》時,雪莉卸下面具,絕不只是想要與導演坦誠,更是想要向公眾坦誠,她說:「我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受害者了。」
《致真理》劇照
但可悲的是,雪莉並不是最後的受害者。在雪莉去世6周後,她的好朋友、28歲的韓國歌手具荷拉也在家中自殺身亡。荷拉生前也飽受網絡謠言的攻擊。韓國相關統計顯示,40%的韓國藝人患有抑鬱症,30%的人表示曾想過自殺。而K-pop經紀公司的唯一對策是建議藝人服用精神藥物。
藝人的接連去世在韓國社會引發反思,也一度推動韓國政府立法解決網絡暴力問題。但韓國的造星工廠依然馬力十足,生產著一件件沒有表達自由的商品。雪莉的聲音註定會被追星狂熱的喧囂所淹沒。
編輯 | 姜雯
新媒體編輯 | 阿樹
排版 | 茜雯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