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主題曲被舉報崇洋媚外,領導要求換掉許鏡清,楊潔霸氣回懟

2023-12-11     緣分     10330

  1986年,《西遊記》在央視一套播出後,就引發了觀眾們的追劇熱潮,如今37年過去,光重播就有3000多次,讓人百看不厭,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

  

  但經典的誕生並非偶然,這部電視劇背後製作的故事,比這部劇本身還精彩,也讓人感動。

  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這部25集的電視劇,卻整整拍了6年之久,放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

  不少劇組人員回憶說,當時拍了一遍《西遊記》,感覺就如同取了一次真經,其中的艱辛程度超乎外人的想像。

  

  為了尋找合適的取景點,楊潔帶著劇組走遍30多個省,甚至還去了一趟泰國,堪稱取經之路。

  同時,當時的特效技術不足,很多騰雲駕霧的打鬥戲份,製作下來實在不易,包括紅孩兒火燒孫悟空,那都是真燒。

  

  除了技術跟不上,整個劇組的製作經費也捉襟見肘,只有區區600萬,放在今天動輒三五個億的製作成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有限的製作經費,這就導致許多演員都是一人「身兼」多個角色。

  像六小齡童除了演孫悟空,還是車遲國老道長,也是姨婆,寺院小和尚,以及金兜山小妖怪。

  最多的是一個叫李建成的演員,一個人更是出演了20多個不同角色,妖怪、凡人、太監、山神全演了一遍。

  

  寫到這裡,必須要濃墨重彩說一下《西遊記》中的配樂,像《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雲宮迅音》等朗朗上口的經典曲子,全部都是作曲家許鏡清老先生一人創作的。

  而關於電視劇的配樂,還有不少曲折經歷。

  

  當初,楊潔導演為了給《西遊記》配樂,先後找了七個作曲家,結果都未能讓她滿意。

  直到有一天,她聽到許鏡清作曲的《歡樂的花果山》,這首曲子融入了西方電貝斯電吉他,大膽前衛的曲風很符合西遊記的精髓,瞬間讓楊潔眼前一亮,當即拍板許鏡清成為作曲人。

  

  許鏡清來自山東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種地的農民,但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對音樂的追求和嚮往。

  他從小就喜歡拉二胡,後來中學畢業後,在老師的推薦下,通過一番艱苦奮戰,終於考入哈爾濱藝術學院。

  只不過他畢業後,被打發去農業電視中心給動物配音,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直到1983年,一通電話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

  

  這通電話就是《西遊記》劇組打來的,讓他寫這部劇的片頭和片尾曲,對於常年配音的許鏡清來說,這並非什麼難事。

  不過,等到他真正坐在桌子前譜曲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低估了事情的難度,看著他那抓耳撓腮的樣子,連妻子都忍不住吐槽說,你寫個東西,感覺比女人生孩子還難似的。

  

  靈感枯竭的許鏡清也只能承認:可不是嘛,你生孩子是肚子裡有孩子,我現在啥也沒有。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