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張,今年56歲,一個做海鮮生意的私人老闆。
我出生在天津下屬一個小縣城,但我的童年過的還不如一個鄉下孩子幸福。
我父親是位老下放知青,記得小時候聽爺爺說,我家祖上在天津衛有好幾處商鋪,鄉下還有好幾百畝良田。
當年祖輩人是風光一時,但我父親他們哥幾個後來沒有承襲到祖上的陰德。
相反,正因為家裡成份高,到父親這輩卻成了壓在頭頂上的一座大山,包括我父親在內的幾個堂兄弟,後來找的工作都不理想,父親下放就地安排,最終在周邊一個縣城,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後來經人介紹,父親在他25歲那年認識了我母親,兩人婚後第二年我出生了。
我奶奶曾經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雖然後來家道落魄了,但老話講的好:跌倒了 騎馬式,她從骨子裡還是瞧不起出身低微的大兒媳,也就是我母親。
所以在我出生後,爺爺奶奶從市裡來看了一眼,隨即就走了,連一口水也沒喝。
不過臨走之前,爺爺給父親留下十幾斤糧票和5塊錢,算是給我這個長子嫡孫的賀禮。
我母親也是農村招工上來的,姥姥姥爺都住在鄉下,家裡兄弟姐妹4個,縱使辛苦勞作也不敢保證能填飽肚子,條件很艱苦。
所以我出生後也沒老人管,父母還得上班。聽說一開始是讓鄰居一個老奶奶幫著照看,一到冬閒就把我送到姥姥家。
在我4歲那年,弟弟出生了,為了照顧我們小哥倆,母親從車間調到單位食堂,為的就是時間自由些,還能把我和弟弟帶在身邊,從而節省開支。
雖然家庭條件跟不上,但在當初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育齡婦女一旦懷孕,那只能生下來,流產墮胎那是犯法的。
結果在弟弟3歲那年,母親懷了第三胎。
可能是想著已經生過兩個孩子了吧,父母沒有拿這胎重視,結果母親生的時候得了「產前風」,由於搶救不及時,一屍兩命!
母親出殯那天,眾人看著棺木旁邊身穿孝服、頭頂白布的我們小哥倆,男女老少都哭的眼都睜不開,想著往後這父子仨日子該咋過?
那一年,我7歲,弟弟3歲。
我父親這輩子本事不大,但人挺厚道。雖然我母親不在了,但父親沒有像其他男人那樣,把岳父母家那條路「豎」起來不走動,反而跟我母親在世時一樣,逢年過節還會騎著那輛帶大槓的自行車,前面一個、後邊一個,帶著我和弟弟去看姥姥姥爺。
人心都是肉長的,每次看到我們爺仨回鄉下,姥姥姥爺恨不得把老鼠洞裡的東西拿出來,招待我們。
當然,父親每次去也從來沒空著手,不是幾斤豬肉,就是一條大魚,或者是一兜點心和水果之類的。
不僅如此,會過日子的父親還會把廠里發的工作服,勞保手套都攢著,一塊帶給舅舅和小姨他們。
現在看來這些東西不值一提,但在物質匱乏的那個年代,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擁有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