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希望兒子在大城市買了房子,自己也就跟過去了,正好可以去大城市養老。
但事情卻沒那麼簡單,小區里陳阿姨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陳阿姨是個退休工人,每月有3600的退休金,前些年為了兒子,把自己跟老伴生前居住的房子賣了,給兒子添錢買了大房子。
陳阿姨隨即也搬家去了省城,跟兒子、兒媳住在了一起。當時,老家很多親戚都很羨慕,說陳阿姨很孝順,很有福氣。陳阿姨在親朋好友面前也是賺足了面子。
到了省城後,陳阿姨就發現事情沒她想的那麼簡單,本以為兒子的房子她出了大部分的錢,她也算是那套房子的半個主人。實際上她感覺自己跟做客似的,一點自主權都沒有。
不僅如此,陳阿姨每天還得很早起床給兒子一家三口準備早飯。等一家人吃完飯,她還得送孫女去上學,送完孫女回來,她又得打掃衛生做家務。還得幫他們洗衣服。好不容易到了10點多,所有家務都做完了,她又得準備午飯。
中午11點,她又得出門去接孫女回來。吃完午飯,安排孫女午休後,她又開始忙碌著收拾廚房。中午1點50分左右,她又得送孫女去學校。
送完孫女後,她去附近買菜,然後回家。這個時候已經兩點半了,回家稍微休息一下,到了下午3點半左右,陳阿姨又要出門去學校。孫女的學校是下午4點10分左右放學。
接孫女回家後,她不僅要給孫女做飯,還要給孫女輔導作業。等到下午6點左右,她有得給兒子、兒媳做飯。
陳阿姨發現,自己花錢給兒子買房,不是來享福的。反倒成了兒子家裡的免費保姆。
即便如此,陳阿姨也沒抱怨什麼,但是兒子、兒媳不領情。尤其是兒媳婦總說她洗衣服不好,洗不幹凈,還說做飯鹽重,油大,各種挑剔。
有一次陳阿姨氣不過就吵吵了幾句,結果兒媳婦說不想待了就回老家去,別賴在她家。
陳阿姨沒想到兒媳婦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一氣之下就回家了。
可是回家後就尷尬了,她為了兒子把安身立命的房子都賣了。回到老家後,只能求助妹妹,但是妹妹也是好幾十歲的人了,人家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她也不好意思一直賴在人家家裡。
無奈之下,陳阿姨只能搬去酒店住下。
得知陳阿姨的遭遇後,大家都說她就不應該賣房。陳阿姨也後悔了,老人沒有房子真的很痛苦。她逢人就說,千萬不要為了子女,賣掉自己的房子。睡在自己的房子裡才能踏實。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窩。
02 退休後,不要把存款交給子女,也不要告訴子女自己有多少存款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有人說,人的一生中,90%的問題可以用錢解決,剩下的10%大概也需要用錢去思考解決方案。
毫無疑問,錢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退休的老人,有一定的存款和不菲的退休金,這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很多人退休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開始擔心自己的存款問題。有人擔心被別人給騙了,有人擔心自己出現了意外後,存款便宜了銀行。
於是乎,一些老人會把自己的存款交給子女,讓子女來保管。在他們的認知中,錢交給自己人比較放心一些。
可是這樣做的後果反而造就了一部分啃老族,一些年輕人拿到父母的存款後,並沒有想著如何去保管,而是把存款據為己有。有些子女甚至會在短時間內將父母一輩子的積蓄揮霍一空。
當父母身體健康出現意外,需要用錢的時候,一下子就抓瞎了。
一些老人甚至因為這樣的原因,晚年生活十分的悽慘,連看病的錢都沒了。
現實中應該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同事小劉的母親趙阿姨,退休後把自己50萬存款交給了兒子保管,結果半年後趙阿姨生病住院,兒子居然一分錢都拿不出來。趙阿姨交給他的50萬,僅僅一個月就被他花光了,用來購買車和一些奢侈品。
趙阿姨得知自己的養老錢沒了,欲哭無淚。同事小劉還算孝順,關鍵時刻帶著母親去看病。事後,趙阿姨十分的懊悔,她太輕信自己的兒子了,總想著是自己的親人,養老錢交到他的手裡是最保險的。孰不知,她這種行為屬於不給自己留退路。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