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該不該把存款交給子女?這位老人的做法聰明又有效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這是《增廣賢文·上集》中的話,意思是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無靠,保存穀物為防備饑荒。
在絕大部分人的觀念中,「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很多老人都希望通過子女來解決退休後的老年生活。
當然,也有人說這種觀念不對,現在的年輕人壓力這麼大,作為老人應該體恤子女,自己存錢養老,儘量不要給子女增加負擔。可是很多老人並沒有存錢的習慣,年輕時他們傾盡所有,為子女買房買車,根本沒有什麼積蓄。等到老了,沒病沒災自然也沒大的問題,可是一旦生病了,老人沒錢就會變得很困難。
還有一些老人,居安思危,倒也存了一些錢。但是退休的時候,出於安全的考慮就把錢交給了子女保管。
這些老人以為把錢交給子女就穩妥了,但是當老人需要花錢,開口問子女要錢的時候,子女會用各種藉口推脫。原來錢到了子女手裡,再想要回來就難了。有人用來買車,有人用來買房,各有各的用途。
總之,老人的養老錢沒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意識到「靠人不如靠自己」的道理,不再寄希望於兒女,而是將財政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你以為這樣就穩妥了?
實際上老人自己掌握養老錢也是有風險的。現實中也出現過類似的一些事情,比如老人突然沒了,連句交代都沒有。子女甚至不知道老人有多少存款,有些人辛苦一輩子攢下的錢,可能就此便宜了銀行。
那麼人老了,到底該怎麼做?我們來聽聽68歲劉大媽的講述,通過她的一些經歷,相信大家會看到一個好的辦法。
講述人:68歲的退休老教師劉大媽。(註: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講述將以第一人稱進行!)
我是68歲的劉大媽,是個退休的老教師,每個月有4500的退休金。丈夫在我40歲的時候就走了,當時兒子只有10歲,為了不讓兒子受委屈,我沒有再婚,拒絕了很多人的追求。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