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奶奶送快遞還債十餘年:一棵白菜吃三頓,被豆腐乳饞得流口水,還完錢就去回饋社會

2022-04-03     言諾     38093

七旬奶奶送快遞還債十餘年:一棵白菜吃三頓,被豆腐乳饞得流口水,還完錢就去回饋社會

2014年,「快遞奶奶」袁祥珍走紅網絡,年近七旬的袁祥珍背負數十斤重的快遞袋行走於武漢街頭的照片感動了無數網友。

本應頤養天年的她徒步送快遞,全是為了還債。1999年,袁祥珍的丈夫身患癌症,為了治病,母子倆變賣了房產、花光了積蓄,還欠下數萬元的外債。為了儘快還債,兩人開過小餐館、便利店,都以失敗告終。走投無路他們向快借公司借了10萬元高利貸,從此身陷無休止的債務漩渦。

2011年,郵局退休的袁祥珍與做了二十年快遞員的兒子彭爽承包了武漢市黃鸝路周邊的快遞業務。出生於1949年的袁祥珍不服輸,高喊「年輕人能扛六十斤,我也能!」與兒子共同運送快遞。她原以為能在2020年左右還清欠款,卻又遭遇疾病和快遞行業下行的困擾。

七旬奶奶送快遞還債十餘年:一棵白菜吃三頓,被豆腐乳饞得流口水,還完錢就去回饋社會

袁祥珍在自家快遞站點。九派新聞記者馬驍 攝

別人賺1.5元,我只賺9毛

依靠借貸,袁祥珍在武漢市武昌區東亭小區內張羅起快遞點,她告訴九派新聞記者:「其實,我真心感謝那些放貸的人,他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2011年,債務纏身、賺錢無門的袁祥珍找到銀行,期望通過貸款來承包一處快遞點,無可抵押的她不出意料地被銀行拒絕,無奈之下只得尋求於快借公司。

彼時快遞行業利潤高、門檻低,競爭是常態。在一次競價會上,競標方全是快遞機構,僅有袁祥珍一個個體戶。處於劣勢的袁祥珍為了中標,不得不將價格壓得更低。

面對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行情,袁祥珍動起了腦筋。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她辭退了最初的兩位員工,自己親自上陣,扛著幾十斤的快遞一家家的投遞;為了寄件質量,每件快遞內都裝有泡沫墊,「別人賺1.5元,我只賺9毛」;為了一個好口碑,原本只需送到快遞站的包裹,袁祥珍和兒子堅持送貨上門……憑藉周到的服務和低投訴率,袁祥珍如願拿下周邊幾家企事業單位的快遞業務。

經過兩年多的經營,快遞站收益見漲,袁祥珍和兒子每月能進帳近萬元,比起兒子當快遞員時千元出頭的月薪,袁祥珍感慨自己選擇的正確。「他們(借貸公司)經常來催債,弄得我們壓力很大。」袁祥珍坦然地說,「但我還是感謝他們,沒有他們,我也沒辦法支起這個店子。」

一支胰島素打兩天,一棵白菜吃三頓

高利貸猶如翻滾於雪地的雪球,越滾越大,壓得袁祥珍母子喘不過氣。一筆4萬元的貸款,每月利息便是4000元,儘管有媒體居中調停,有的債主願意免除利息,可餘下的仍是筆不小的負擔。

為了省錢,肉食基本上與袁祥珍母子倆無緣,土豆、白菜、蘿蔔等蔬菜就是每日的餐食,「一棵白菜能吃三頓」。直至近兩年的債務壓力舒緩了些,雞蛋和豬肉末才得以擺上餐桌,「每個月吃兩三次肉。」袁祥珍表示。有時有人送來一罐豆腐乳,袁祥珍都會被它的香味饞得流口水。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