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齋月以來,巴以衝突持續升級。雙方或發射火箭彈,或出動空襲。此次齋月衝突,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7年來爆發的最大規模衝突。衝突的持續擴大,引來世界各國的關注。有人稱,或有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
自以色列建國之後,與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的衝突就沒有停止過,僅大規模的戰爭就打了五次,最後都以以色列勝利結束。這讓阿拉伯國家尤其是巴勒斯坦對於以色列的仇恨,越來越大,一直在尋找機會試圖通過第六次戰爭,聯合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將以色列滅國,將猶太人趕走。
眾所周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一部分源於宗教因素。比如此次衝突就是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山,因宗教信仰活動而導致雙方爆發衝突。一部分源於爭奪耶路撒冷這個被西方几乎所有宗教信仰者稱之為「聖城」的地方控制權。
1980年,以色列國內通過法案將耶路撒冷定為國都。8年後,巴勒斯坦同樣將耶路撒冷定為國都。然而兩國的行為都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耶路撒冷被兩國一分為二,西邊是以色列的國都,東邊是巴勒斯坦的國都。那麼,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分析,誰才是耶路撒冷真正的主人?
本期視頻就來講一講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與耶路撒冷的淵源。喜歡的朋友請點贊支持一下。
耶路撒冷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城市,因為這裡是許多宗教信仰者心中的聖城。它大約有5000年的存在歷史。
最早的時候,由巴勒斯坦地區的居住民,迦南人建立,並取名為耶路撒冷。後來,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接受耶和華的「賞賜」,在迦南地居住下來。此後,亞伯拉罕的子孫就和迦南人展開了長期的鬥爭。最終,亞伯拉罕的後代在此地建立了統一的國家。
猶太人的祖先在占領耶路撒冷後,便在這裡修建第一聖殿,用來開展宗教活動,即所羅門聖殿。
後來希伯來國被分裂為南北兩塊,但耶路撒冷仍被猶太人掌握。直到公元前5世紀,在兩河流域興起的新巴比倫王國,攻陷了耶路撒冷,焚毀了聖城。後來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流亡的猶太人重返這個地方,再次修建城市和聖殿。
之後,羅馬人攻陷了這個地方,將猶太人辛苦建立的聖城,再次付之一炬,僅留下聖殿的一面牆。
跟隨羅馬人來到這裡的不只是毀滅,還有基督教。眾多的基督教徒在這裡修建教堂,並堅信這個地方就是聖子耶穌降生和殉難之地,由此耶路撒冷除了被猶太教定義為聖城之外,也被基督教認為是聖地。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占領了這片地區,耶路撒冷被置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哈里發統治之下。
城內迅速地建立起一座座清真寺,隨後眾多的穆斯林開始堅信此地是真主安拉的得道之地,於是他們把此地看作是除了麥加、麥地那之外的第三座聖城。
在阿拉伯帝國統治這個地方之後,耶路撒冷先後多次易主,土耳其人來過,歐洲基督教的十字軍來過,埃及的蘇丹也來過。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