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並沒有直接給葉海亞·汗明確答案。在數日後,周總理才正式答覆了他:「閣下應該知道,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可是美國卻一直武力占據台灣海峽,是中美之間的根本問題。如果尼克森真有解決此問題的誠意,中國政府歡迎美國特使來華詳談。」
葉海亞·汗已是瞭然如胸,回國後即派專人將周總理的答覆送給巴基斯坦駐美大使,再由其轉告給美國國務卿基辛格。
(95歲的基辛格)
而中方這邊,面對美國頻頻釋放的「善意」也都欣然接受。毛主席親自批准邀請美國桌球代表訪華的,以表示中方願意與美國打破僵局的誠意。
正在日本參加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的美國桌球代表團,接受了中國桌球代表團的邀請到中國訪問,這下隔絕了中美之間22年的的大門被打開了。
這是這也就是聞名中外的「小球轉動大球」的「桌球外交」。
(中國桌球代表與美國桌球代表)
有了這絕妙的的契機,中國政府趁熱打鐵,再次明確邀請美國特使來中國進行訪問。
得到了中方肯定的答覆,又有了葉海亞·汗總統的幫助,尼克森便安排基辛格開始了他們「蓄謀已久」的「波羅」行動。
二、基辛格的「探路」
為了迷惑眾人的視線,基辛格以尼克森總統派他到越南南方執行調查事實的任務為由,正大光明來到了巴基斯坦。
(尼克森與基辛格)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離開華盛頓,故意讓自己的行程飄忽不定,先是去西貢,又到曼谷,然後訪問新德里,8日才到伊斯蘭瑪巴德。
當天的晚宴上,基辛格突然說肚子痛要回去休息。葉海亞·汗總統對記者說道:「伊斯蘭瑪巴德天氣太熱,基辛格博士很不適應 ,已安排他去那蒂亞加利的總統別墅靜養」。並拒絕記者隨行打擾。
基辛格借著裝病的時機,悄悄地在九日凌晨四時半乘飛機直飛北京。當天中午飛機降落在北京南苑機場。此時葉劍英等人按照周總理指示,已在這裡恭候多時了。
(周恩來與基辛格)
下午,周總理到釣魚台與基辛格一行人會談。基辛格見到周總理時有點緊張、拘束。周總理則很熱情的與他們一一握手,招呼他們坐下聊。
基辛格首先表示:「很感謝中方如此熱情的招待,我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在美國熱情招待周總理。」
周總理笑了笑說:「我沒有去過美國和西半球啊,不過我們都是在同一時間工作,只是你們白天的時候,我卻在晚上。」周總理的回答很巧妙,既沒答應去,也沒說不去。
然後接著說:「來者是客,我們中國人都以客人優先,你就先講吧。」
基辛格照著稿子念了段很呆板的開場白,自己也覺得很不自然。便放開稿子說:「我們今天能在這裡相遇,是全球趨勢的驅使。是現實把我們帶到了一起,讓我們決定未來的命運。正因為如此,我才來到你們這個美麗又神秘的國家……」
周總理打斷他的話說:「不,不,我們國家並不神秘,只是你們太不了解,熟悉了就不神秘了。」
基辛格此行就兩個目的,商議尼克森訪華的日期和前期準備工作,以及預備會談內容。
雙方簡單地討論了一下當時中美之間的關係,而後就尼克森訪華一事擬定了協議。
基辛格由於是秘密訪華,當時怕印度不高興,對外宣稱只在巴基斯坦待兩天。所以他只有48小時能在北京,時間非常緊張。儘管先後會談了17個多小時,周總理還是帶他參觀了故宮並設宴款待了他。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