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香港樂壇處處瀰漫著哀傷。
張國榮宣布告別歌壇。
譚詠麟不再領獎。
梅艷芳退出任何的獎項競爭。
一代歌姬陳慧嫻也決定暫別歌壇,遠赴美國攻讀心理學。
8月的那個夜晚,她在香港紅館哭得梨花帶雨。
一首《千千闕歌》,讓在場無數人動容。
「明晨離別你,路也許孤單得漫長。
一瞬間太多東西要講,可惜即將各一方。」
她身著精美婚紗,眼裡含淚。
幾度哽咽。
幾度失聲。
那年,她的事業正值高峰。
紅極一時,與歌壇一姐梅艷芳分庭抗禮。
經紀公司多次挽留,她毅然決然選擇了離開。
站在舞台上,她輕輕擺手,彷彿在說:
「別了,璀璨的香港樂壇。」
或許,她從未想到,這一別竟成了自己跌入谷底的開始。
18歲的陳慧嫻,清純可人。
戴著一副眼鏡,儼然乖乖女的模樣。
她熱愛唱歌,常常出現在學校的各大晚會上。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星探發現。
出唱片。
當歌星。
開演唱會。
這些離她生活很遠的字眼,突然全部跑到了她的眼前。
她不停地問:「我,真的可以嗎?」
工作人員坦言:「其實,你長得不算漂亮,但你真的適合唱歌。」
18歲的少女,自尊心有些受挫。
但唱歌二字,讓她蠢蠢欲動。
一曲《逝去的諾言》,陳慧嫻就此走紅歌壇。
清亮的歌喉。
獨樹一幟的外表。
她脫穎而出。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她一舉奪得最有前途新人獎。
勢頭之上,公司為她加大宣傳力度,精心製作專輯。
僅僅幾年的時間,她金曲頻出。
《跳舞街》、《傻女》、《人生何處不相逢》......
舞台上的她,成了百變公主。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