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拜年,都成了冷冰冰的電子信息,發紅包也成了很無情的電子交易。
我家以前一到過年挺熱鬧的,我父親那輩的姑姑叔叔們,還有我爺爺那輩姑婆叔公們,年初二三都會回到我農村老家,一大家族齊聚一堂,要三四張桌子才夠坐。
吃完飯都會打麻將、打撲克、嗑瓜子、放炮等等。
而隨著老人的去世,和紛紛去各個城市定居,還有就是互相之間借錢借物,或因為一些瑣事而隔閡了關係,最後漸漸沒了聯繫,感情也就消散了,過年也就一年比一年冷清。
今年初二,除了我姐和我一個住得比較近的姑姑會來走親以外,其他的都好幾年,甚至十來年沒來過了。只有誰家有個紅白喜事,要親戚隨禮時,才會重新聯繫上。
就這樣,親戚之間都淡漠了,過年時你過你的,他過他的,就沒了過年的年味了。
4、春節成了扎堆辦喜事的節日
很多人都會驚奇地發現,現在的過年不再是傳統節日,而是變成了人人眼中辦喜事的好日子。
不管是結婚嫁人的喜酒,還是祈福、添丁、做壽、搬家等等,都是會扎堆地排在春節期間辦。
雖然說辦喜事是一個天大的好事,但好好的傳統節日,被一場接一場的酒席給占據,並且份子錢的金額越來越高,這就不再是好事了,反而就會成為很多人的麻煩事。
在我老家,從二月頭到現在,半個月時間裡,就扎堆了辦了8場酒宴,5場婚嫁酒,一場搬家酒,一場添丁酒,一場做壽宴。
在我們這裡,同村的只要在家,都能被邀請,我記得年前有一個好日子,同時擺了3場喜宴,而且主家又同時請了我們一村人,最後大家要包三個紅包,但只能選一場吃酒席。
每場酒席隨禮,都得200以上,等於那天吃了一場酒席,花了600元。
過年這樣辦喜事,還會讓人喜歡回家過年嗎?最後都沒人喜歡回家過年,過年就會越來越沒年味。
以上就是我發現過年越來越沒年味的原因,不知大家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