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奴兒子到權力巔峰,一個真實的史達林

2024-02-23     緣分     5513

公曆1878年12月18日,一個看上去很普通的男孩子出生在喬治亞的古老城鎮哥里。

和所有新生兒一樣,他出生的時候也是伴隨著啼哭和父母的襁褓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但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哭泣。

這個男嬰的出生登記簿是這樣寫的:12月6日,戈里居民、農民維薩里昂·伊萬諾維奇·朱加施維里和他的合法妻子葉卡節琳娜·格勃里耶諾夫娜生了一個兒子——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

不過,人們更加熟悉的是他另一個名字——史達林。

史達林

史達林是這個男孩成年之後自己給自己改的姓氏,這個姓氏的意思是鋼鐵,註定了這個男孩的人生不會平凡。

史達林出身俄國底層家庭,父母的身份都很低微。他父親是一名鞋匠,母親的名字相當厲害,竟與俄國著名女皇葉卡捷琳娜同名,但她其實是個農奴的女兒。

就和很多父母們一樣,史達林小時候,他的父母就他將來的前途命運發生過激烈的爭執。

史達林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東正教徒,她十分希望史達林能繼承她的宗教信仰,成為一名東正教的神父,為此她還專門把史達林送到了喬治亞一所神學院學習。

話說神父這個職位能有啥出息?

俄國東正教

和母親比起來,史達林的父親那就實際得多了,他是個有著「子承父業」思想的人,於是在一次醉酒之後便對他母親吼道:「我是個鞋匠,我兒子將來也是個鞋匠!」

不久,史達林父親的暴躁脾氣就給他帶來了災禍。一年後,這個當了大半輩子鞋匠的可憐人和別人喝酒發生口角,還扭打在了一起,不幸被人用刀子捅死了。

不過史達林是個很有主見的人,在個人的前程發展問題上,他既沒遵從父親的意願,也沒遵從母親的意願。

按照當時俄國社會的階層劃分,鞋匠屬於小資產階級,但後來的他卻選擇站在了無產階級一邊;母親希望他信東正教,但他卻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徹徹底底成為了一個無神論者。

父母長輩越叫他幹嘛,史達林就偏不幹嘛。

史達林擁吻自己的妻子

史達林的反叛精神使他完全對宗教產生了懷疑,於是他開始在神學校到處宣揚無神論,說什麼上帝神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與此同時,原本成績優異的他總是逃課,成績也如坐過山車一般一落千丈。

神學這種東西,學不好往往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信仰不存在了。

1898年,20歲的史達林正式離開教會學校,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史達林的意思是鋼鐵,史達林本人的意志也如鋼鐵一般堅強。所以,他一點也不喜歡母親稱呼他的小名「索索」。

而他本人在輟學之後也是一身硬氣,參加革命活動非常積極。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史達林選擇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

史達林和列寧

在那之後,史達林的革命事業蒸蒸日上,很快就成為了高加索地區主要的革命家。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