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次的文章)
二十九、傅作義的好兄弟
北平西邊的槍聲已經停了,東邊的槍聲才剛剛開始。身為華北「剿總」總司令的傅作義雖不是蔣介石的直接嫡系,但他在華北戰場上並不孤單,除了郭景雲安春山這些和他心貼心的將領之外,在離北平不遠的天津,還有一個好兄弟在幫傅作義擔負著目前的局面。
民國時期的天津
1948年12月下旬,天津市,天津警備司令部。
相比傅作義,倒不如說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現在面臨的壓力更大。
陳長捷是除了傅作義之外平津戰役中的另一個關鍵性人物,東北野戰軍入關以後,他的狀態就像開戰前的傅作義一樣,每天在辦公室里反覆踱著步,並時不時地停下,頻頻陷入長考,這段時間發生的一切事情一直在他的腦海裡面迴蕩著。
雖然陳長捷現在身居高位,但他的家境實在是可憐。陳長捷出生時,家裡一貧如洗,父母根本養不起他,陳長捷呱呱墜地時,父母本來是打算把他扔掉的,但由於姐姐的不離不棄才使得陳長捷保住了一條命。就跟那個年代很多的有志之士們一樣,陳長捷長大後選擇了參軍入伍,他沒想到自己竟會在軍隊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被派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進修的機會,從此開始了他在國軍中不平凡的仕途之路。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此時的陳長捷身兼數職,除了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之外,他還是天津、塘沽防區的中將副司令和天津防區司令,這麼看來,他天津警備司令的職務倒還是最低的。所謂天津市防區司令,意味著陳長捷全權總攬天津所有的武裝力量,說白了就是國民黨在天津的守將,而津塘防區副司令一職使得陳長捷還要兼顧與天津近在咫尺的塘沽防禦事宜,他深知塘沽對天津的重要,要是塘沽守不住,天津就會失去出海口從而徹底淪為孤城。
陳長捷這個警備司令是傅作義給的,也算是對他的一種提攜,但這種提攜對陳長捷來說並非一件美差。1947年,傅作義在淶水吃了敗仗,新編32師全軍覆沒,就連嫡系第三十五軍的指揮部都被共產黨抄了,魯英麟軍長也自殺了......痛定思痛的傅作義決定在張家口到天津一帶修築防線,加固工事,採用「依城決戰」的作戰方略與共產黨對峙,這就是後來華北「一字長蛇陣」的最早雛形。
正當傅作義忖度著需要一員大將鎮守天津時,陳長捷這個名字馬上進入了他的腦海。
陳長捷
那時的陳長捷已經快滿56歲,正在蘭州擔任第八補給區司令,傅作義把他從後勤單位調到平津戰役的前線,這種考慮也是很有講究的。作為華北「剿總」總司令的傅作義那時已經完全控制了北平西部的平張鐵路線,至於北平東部的天津塘沽一帶,他自然不希望該地區全被蔣介石的中央系人馬獨占,於是他要選擇一個自己能指揮得動,而且蔣介石也認可的將領來負責天津的防守。
陳長捷毫無疑問是最佳人選。
首先,陳長捷是傅作義保定軍校的校友,同時也是蔣介石的校友,雖說他不是黃埔系學生,也不是浙江人,但在蔣介石面前具有一定的話語權;第二,陳長捷和傅作義一樣,早年也在山西晉軍中服役,並率部參加過抗日戰爭,傅作義和他可以說是知根知底的老戰友。
想當年中原大戰之時,閻錫山不幸兵敗,陳長捷率領的第12師被壓縮成了208旅,劃歸傅作義指揮,傅作義把陳長捷的部隊編入了自己的嫡系第三十五軍,這就相當於在向他示好。後來閻錫山重掌山西軍政大權,陳長捷曾一度被解除職務解送重慶,傅作義不忍心看陳長捷受到此等對待,於是就向當時第八戰區的司令官朱紹良推薦了陳長捷,朱紹良很快就讓陳長捷出任了伊克昭盟守備軍總司令,蘭州第八補給區司令,正是因為傅作義的挽救,才使得陳長捷原本被打壓的軍旅仕途直接鹹魚翻身。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