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淮海(番外篇二):黃埔將領們的青蔥歲月(上)

2024-02-23     緣分     2306

孫中山(右)與蔣介石(左)

老蔣......哦不對,當時還是小蔣,小蔣玩的這一手可把孫中山難住了,眼看入學考試舉行在即,他這個軍校籌備委員長直接大搖大擺地放鴿子,這讓接下來的招生工作怎麼進行?萬般無奈之下,孫中山只得派人去浙江好言相勸,把蔣介石請了回來,然後讓他如願以償地出任校長,這事兒才算過去。

蔣介石用一招「以退為進」成功當上了黃埔校長,那麼咱們的毛主席這時候在幹嘛呢?

答:他在當考官。

1924年,毛澤東在上海

黃埔軍校選擇學生有三個步驟:各省區初試,大地區複試,軍校總考試。而毛澤東此時在上海除了執行部代理文科主任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負責上海地區的黃埔軍校招生複試。也就是說,當蔣介石正在為黃埔校長一職和孫中山軟磨硬泡之時,毛澤東則氣定神閒地在上海做著軍校複試主考官。

說到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各種各樣的趣事軼聞真可謂是層出不窮。

黃埔軍校

二. 別開生面的招生錄取

當時的中國老百姓普遍沒啥學歷,即便是受過教育的人也是五花八門,這也給黃埔軍校的招生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黃埔軍校招生對學生的年齡要求是18到25歲,學歷要求是中學以上——這兩個標準就刷掉了當時一大批人——不僅如此,初試的科目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各個考區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初試只考作文,複試考數學;有些地方除了作文數學,還要考政治;還有些地方甚至要考英語。

黃埔軍校中山堂

正是因為報考學生所受的這種參差不齊的教育經歷,也使得黃埔軍校的筆試評分標準並不規範,所以整個錄取過程關鍵還是要看考官對考生的主觀印象和面試結果。

既然蔣介石當了校長,他當然也有一套自己選擇學生的硬性規矩——那就是外表,要麼是身形英武,要麼是顏值頗佳。小編覺得,蔣介石此時雖說是在給黃埔軍校招學生,不如說是在給自己物色人才,而在中國的官場好像一直都有這麼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外表不好看的人當不了大官。所以在蔣介石看來,他培養的人才首先外表必須出眾。在那個中國人普遍身材矮小的年代,如果臉還不好看,那這人就沒什麼培養價值了。

可以這麼說,黃埔軍校是一個民國美男子云集的地方。

黃埔時期的蔣介石

1924年初,廣州街頭。

兩個少年正在走著,其中一個人正拿著一張報紙翻看。

突然,他指著報紙上的某個內容,表情驚喜地對另一人說道:「哎你看你看,陸軍軍官學校招生啦!這可是孫中山先生的學校!」

另一人看了看內容,表現得有些拘謹:「我可能不夠格,人家年齡要十八歲以上的,我才十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