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怕什麼,你十七歲,我今年二十一,我借你兩歲,咱們就都十九啦!」
那人「噗嗤」一聲笑了,說道:「庶康大哥,你真夠兄弟,年齡也可以借的啊?」
「怎麼樣?咱們一塊考黃埔,去不去?」那少年興奮異常。
「那......講武堂那邊怎麼辦?」
「怕什麼?考了再說!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學校,絕不會錯,聽大哥的!」
兩人說罷,便高高興興地跑到招生處報名去了,在那裡兩個人分別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陳庶康,宋希濂。
後來陳庶康改名陳賡。
黃埔軍校校草——宋希濂
1924年上半年,廣州,黃埔軍校考試現場。
在一間辦公室里,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正在和同僚們交談,突然,他聽見隔壁的考試體檢房傳來一陣哭哭啼啼。
「嗚嗚嗚......」這聲音應該是考生傳來的,「上海的毛先生都讓我過了,嗚嗚,為什麼這裡要淘汰我啊?!」
「同學,你個兒太矮,不是個當兵的料。」傳來體檢教官的聲音。
「我個子矮怎麼了?!拿破崙的個子也不高,你敢說拿破崙也不是當兵的料嗎?!」那帶著哭腔的聲音越發失控,「還有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人家個子也不高啊!現在中國急需人才,你怎麼能以個子長短來衡量人呢?!」
國民黨元老——廖仲愷
廖仲愷看著那個哭哭啼啼的考生,走到他面前,隨後抬起袖子給他擦了擦眼淚:「這位同學,我批准你參加考試。」
那個矮個子考生怔住了:「啊,真......真的?」隨即又有點半信半疑,「您說話算數嗎?」
「當然算數啦,」廖仲愷笑著說道,「我就是廖仲愷啊,你說的對嘛,我個子也很矮啊。」
「真的,您就是廖仲愷先生?!」那考生轉悲為喜,興奮地說道。
廖仲愷看著他自信的目光,問道:「這位同學,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胡宗南,」那考生看著廖仲愷的眼睛,堅定地說道,「我一定要考上黃埔,將來成就一番大事業!」
廖仲愷點了點頭,微笑著說:「好了,快去考試吧。」
胡宗南謝過了廖仲愷,擦乾眼淚,轉頭走進考場,開始了他輝煌的軍旅生涯。
黃埔軍校閱覽室
也是那幾天,廣州,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室。
蔣介石坐在辦公桌前,手裡拿著一封信,信上的字很簡單,只有一副對聯。
「登高望遠海,立馬定中原。」
這個字跡蔣介石很熟悉,出自國民黨元老於右任。
蔣介石的表情十分欣喜,這十個字剛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他看完對聯,對面前的招生工作人員說:「這是考生帶來的?」
「是的,」工作人員對蔣介石說,「他們人不少呢,為首的那個考生說,他一定要考上黃埔。但是怕錄取不上,為了保險,所以......」
「挺有主意嘛,」蔣介石笑道,「還叫於先生給他寫了封推薦信。」
于右任先生
工作人員點點頭:「那個考生說,於先生是他父親的同窗,他這次帶了好多同鄉來到黃埔,就是為了獻身革命事業!」
蔣介石點點頭,對工作人員說:「於先生送來的學生,理應全部收下!」
「知道了,我立刻去安排。」工作人員說道。
「對了,」蔣介石問道,「那個為首的學生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多大了?」
工作人員轉過頭,想了想:「他叫杜聿明,陝西人,十九歲了。」
1924年4月28日,也就是黃埔軍校一期生髮榜的那一天。
一名少年佇立在榜單前,雙眼快速掃過榜單上的一個個名字,他的身影在人群中顯得有些形單影隻,可以看出,這是個性格內向的年輕人。
黃埔軍校
錄取排行榜上的第一個名字早已是萬眾矚目——蔣先雲。但是這個少年好像對此不為所動,表現得很平靜。
「......胡宗南,陳庶康,杜聿明,宋希濂,賀衷寒,關麟征,桂永清......」
突然,他發現了自己的名字,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但是臉上仍舊是滿面愁容。
「哎!黃維!」有人叫道。
那少年轉過頭去,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考生朝他走過來。
「怎麼樣?」那考生笑著問道,「考過了嗎?」
黃維點點頭:「嗯,過了。」
「咱們江西老鄉同喜同喜啊!我也過了!」那考生笑著說道。
「嗯,」黃維點點頭,「率真兄,我看到你的名字了。」
「要不出去慶祝慶祝吧,大家聚聚。」
「你們去吧,我就不去了,今天......不太方便。」黃維喃喃地說道。
黃埔軍校標語
此時的黃維根本沒心情為自己考上黃埔軍校去慶賀一番,因為現在在他的心裡有一個讓他極為牽腸掛肚的人——方誌敏。正是他帶著黃維報考黃埔軍校的,但是方誌敏僅僅是參加完了上海的複試就因故離開了,在臨走前只是祝願黃維順利考上黃埔軍校,其他的啥也沒說。
黃維仰起頭看著天空:「方大哥,你在哪兒啊?」
從這天開始,這些黃埔同學們一輩子都要綁在一起了。
(未完待續)
附言:本文內容除歷史史實論述外,均為作者原創,請勿抄襲。
文中對話有的是史實,有的則是小編根據歷史真實情況杜撰的,不喜勿噴。
請讀者關注點贊,或打賞~,小編在以後將會繼續為讀者發布其餘章節。
下一章節將在10月18日前發布,敬請讀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