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淮海(十九):華東野戰軍驚心動魄的七天七夜(下)

2024-02-23     緣分     2724

屍橫遍野的戰場

為了加強盧村砦的防禦力量,兩廣縱隊將屬下的警衛連,文工團和部分機關後勤人員全部調往盧村砦陣地,劃歸一團指揮,並喊出了「誓與陣地共存亡!」的呼喊,聲音響徹雲霄。

二十八號這一天國民黨軍的立體協同攻勢,簡直是如同排山倒海般的連續不間斷,國軍空軍P51戰鬥機組成好幾個攻擊波次,對盧村砦陣地進行輪番投彈,轟擊爆炸聲頓時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大地在劇烈搖晃,房屋在吱吱作響,到處是火光沖天,到處是槍林彈雨,防禦工事蕩然無存,泥塊瓦礫漫天飛舞,整片地區煙塵滾滾,戰場氛圍令人極度窒息。

防守陣地的華野解放軍們對此毫無畏懼,不管敵人的衝擊波如何來勢洶洶,不管敵人的炮火如何驚天動地,所有士兵們輕重火力和手榴彈輪番上陣,硬是要將兇狠猙獰的敵人活活掐死在陣地前沿。

慘烈的戰場

輪番的攻防戰使得華野兩廣縱隊傷亡慘重,駐守盧村砦的廣縱一團僅營連幹部就傷亡了十幾人,只有一個連的預備隊是滿編,其他的連都只剩一兩個班的戰士了,而且大家都已經傷痕累累,筋疲力盡;二團的傷亡情況也不容樂觀,他們在擊退了國民黨軍多次反撲以後也是損失慘重,給人感覺已經經不起任何折騰了。

「司令員,敵人火力太猛,現在情況非常嚴重!」兩廣縱隊一團團長彭沃向曾生彙報道。

曾生大聲對他吼道:「不惜代價守住!盧村砦絕對不能丟失,孫元良那個雜種的一兵一卒也不許放過去,明白嗎?!」

彭沃的鬥志也燃起來了:「請首長放心,我們團人在陣地在,哪怕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守在陣地上!」

彭沃和妻子照片

敵機的呼嘯聲和炮火的轟鳴聲再一次響起,連續不間斷的步兵衝擊波次完全是毫不停歇,山呼海嘯的士兵仿佛是一支支憤怒的野獸,咆哮地向解放軍陣地發起無數次進攻,場面那真叫個歇斯底里,驚心動魄,第十六兵團的國軍士兵們全速奔向他們長官命令他們必須要拿下的陣地,但是每一次攻勢都無一例外地被陣地上的解放軍用子彈毫不留情地粉碎。

第十六兵團司令官孫元良顯然是被華野指戰員們無堅不摧的作戰意志震懾得目瞪口呆,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想到華野居然這麼強悍,作戰風格死硬得就好比一塊金剛石,任憑你怎麼用力捅它,它依然紋絲不動,就是捅不破。

「黃百韜居然可以和這種恐怖的對手在碾莊死磕了整整十幾天,看來這小子還是蠻有本事的!」

邱清泉(左一)面對慰勞團一臉洋洋得意

此時的徐州城內,之前徐東大捷啼笑皆非的熱烈氣氛還沒有消散,老百姓們仍舊沉浸在這種華而不實的粉飾太平中。自徐州南下兵團的戰役打響以來,就不斷有記者和慰問團在前線觀戰,他們要親眼目睹國軍的「勇猛無畏」。就在幾天以前,這些慰問團成員們剛到徐州,就將他們帶來的慰勞品成批分發,無論官兵每人兩塊大洋——這當然是經過國軍各級將領剋扣過的剩餘。

記者們長槍短炮的爭相採訪讓邱清泉很是得意,他自然不能錯過這個爭功的機會,勢必要對自己取得的「戰績」進行一番言過其實的大吹大擂。更為可笑的是,他為了在記者面前把戲做足,還特地從其他部隊借了一批槍械公開向各路媒體展示,並宣稱這是大捷後繳獲的共軍戰利品。

徐東大捷的號外專欄報導

與此同時,南京黃埔路,蔣介石官邸。

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形單影隻地站在會客廳里,此時他已經心急如焚。

徐州南線各軍逡巡不前,打了兩三天平均每天進展只有一公里左右,這還包括共軍主動撤退後留下來的陣地。面對眼下的困局,雖然心裡極其不甘心,但奈何自己回天乏術。結果這個時候,蔣介石又把他叫到南京來開會。這個老蔣真是不嫌事多,之前許諾增援蚌埠的三個軍不僅連一條槍都沒見到,而且在戰況最激烈的時候隨意召喚前線大將赴京,這到底是要幹什麼?

自徐蚌會戰開打以來,杜聿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睡過一頓安穩覺了,戰場局勢日趨緊張,各種疾病導致他身心交瘁,每況愈下的精神狀態讓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疾病纏身,積勞成疾。自受命以來,杜聿明夙夜憂嘆,不僅恐託付不效,且對黨國未來也充滿悲觀。他現在心情極度抑鬱,甚至需要讓人扶著下飛機。

蔣介石

徐州城裡那些喜歡瞎起鬨的煩人記者和慰問團讓杜聿明心生厭惡,但是他完全沒有辦法,黨國官場好大喜功的浮躁風氣他早已是習以為常,但是除了發出一聲嘆息,自己還能做什麼呢?

就在杜聿明焦頭爛額地面對徐蚌戰場的險惡局勢時,也是十一月二十八號這一天,遠在千里之外的華北平原突然濃煙四起,炮聲大作......東北野戰軍在林彪的率領下正式發動平津戰役。

這個消息對國民黨來說是個雪上加霜的噩耗,因為從這一刻起,徐蚌戰場就徹底被孤立了。

(未完待續)

附言:本文內容除歷史史實論述外,均為作者原創,請勿抄襲。

《血染淮海》系列是連載戰史紀實文學,文章在還原歷史的情況下也有文學杜撰渲染,不喜勿噴。

請讀者點贊關注,或打賞~,也可點開小編頭像閱讀其他已發布的章節,小編在以後將會繼續為讀者發布其餘章節

《血染淮海》下一章節將在11月1日前發布,敬請讀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