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婉:孫中山愛女,被父親拆散姻緣,骨肉分離,終身不肯原諒父親

2024-02-25     緣分     11223

從此以後,姐弟二人天各一方,鴻雁傳書……

在台灣,王蕙幾經波折,打聽到母親孫婉的下落,她立刻啟程去了澳門。

來到澳門後,王蕙找不到母親,她焦急萬分,但又無可奈何。

自己與母親分離的太久了,王蕙幾乎記得孫婉的面容。

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王蕙通過己故父親的好友,找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原來,1929年的時候,孫婉與丈夫戴恩塞一起去巴西工作,她將兩個孩子託付給自己的母親盧慕貞照顧。

1949年底,孫婉與丈夫戴恩塞帶著女兒戴成功移居澳門,而他們的兒子戴永豐不願意離開大陸,獨自一人呆在廣州嶺南大學工作,為國效力。

1952年,戴永豐在廣州嶺南大學突然發病去世。

由於戴永豐的身體一直很健康,因此戴恩塞對兒子的死感到不可思議。

當時,有一個傳言,戴永豐不是病死的,而是在「三反五反」中被迫害致死。

不管傳言是真是假,兒子的死極大地刺激了戴恩塞,他不敢把真相告訴妻子,只能與女兒一起抱頭痛哭。

1955年1月16日,傷心的戴恩塞在澳門家中去世,他一直到死都不敢把兒子的死訊告訴妻子。

丈夫戴恩塞去世後,孫婉與女兒戴成功度日如年,她老了,只想和失散多年的兒女團圓。

每天,孫婉淚眼婆娑,她痴痴地望著窗外,思念自己的兒女,經常幾個小時,一動也不動。

1969年,孫婉的乾女兒司徒倩收到了從台灣來的信,而這封信正是王伯秋的女兒王惠寫的。

王惠在信中訴說了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可是戴恩塞的女兒戴成功不希望這個同母異父的姐姐來澳門見母親。

也許,在戴成功的內心深處對王蕙有成見吧!

但是,母女連心,豈能分割,經過司徒倩的勸說下,戴成功終於答應讓王蕙在香港見母親。

母女二人分離了幾十年,如今相見,欲訴還休,淚如雨下。

王蕙陪伴母親孫婉在香港住了好一段日子,但她無法去澳門看看母親的住宅,因為戴成功不答應。

返回台灣後,王蕙給大陸的弟弟寫了一封信。

信中,王蕙訴說了母親孫婉的近況,並且希望弟弟王弘之能夠去澳門看望自己的生母。

王弘之收到姐姐的信後,心潮澎湃,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母親的身邊。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王弘之不能離開大陸,他將自己的思念壓在了心裡。

1971年,年邁的孫婉因為骨折入院,自知時日無多的她更加思念自己的兒子。

永豐,你在哪呢?為什麼不來信?

弘之,分手時還是個小孩,而今已變成老頭子了。

戴永豐永遠回不來了,王弘之想回,無法回,人世間的悲傷莫過於此。

「母親,王弘之今年7月份要來澳門了。」

看著悲傷的母親,戴成功心軟了,她答應讓同母異父的哥哥來澳門。

「這是真的嗎?」

孫婉高興極了,她數著指頭,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早日見到自己的兒子。

「快了,快了,流浪的小鳥要回家了!」

可惜,天不從人願,由於興奮過度,孫婉血壓升高,不幸在1979年6月3日離世,享年84歲。

孫婉帶著無盡的憂傷與思念去了另一個世界,可憐她到死都沒有見上大兒子王弘之,更不知道小兒子戴永豐早就不在人世了。

多年思兒成一夢,在大陸的王弘之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後,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痴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