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又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徐志摩
每次一想到徐志摩,就仿佛能看到康橋之上那個懷著萬千柔情的背影,看到那永遠熾烈燃燒著的青春愛戀。那風度翩翩,氣宇不凡民國大才子,不知曾牽動了多少花季少女懵懂的思戀。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是童話故事的開始,我們對他寄予了最美好的祝願,卻不料英才早逝,只留那戚戚的輓聯。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這個永遠浪漫著的詩人呵!他留下了這麼多動人的愛情詩篇,為何竟終究未能覓得一個知心知意的愛人!我們不禁疑惑:到底是什麼讓那本該承載幸福愛情的婚鞋蒙了塵?
1926年10月3日農曆7月7日,正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那一天。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了一場轟動的婚禮。婚禮的見證人,俱是在中國近代史上響噹噹的人物:證婚人是梁啟超,主持的是胡適,參加者更是數不勝數。
正像悲劇幸福美好幸福的開頭,當時的徐志摩已是文壇上赫赫有名的大詩人,而陸小曼則是精通書畫「上海之花」,他們兩人的婚禮雖引起了巨大爭議但也可謂是「才子佳人一線牽」的美事。
然而僅憑著青春熱血衝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的婚姻,到底是顯得太過沉重了。陸小曼本是徐志摩的朋友王賡之妻,奪友人妻子的徐志摩已是犯下大錯,而這此時情深意切的他卻亦是那個對父母心中賢妻良母的典範張幼儀無情無義的他。
這般近似胡作非為的舉動,早已引起人們的不滿,甚至若非胡適等人的勸說,他的父母根本不可能同意這門婚事......轟動,轟動,一如絢爛的煙花,它的存在只為那一瞬的震動天地的至美。
婚禮的一開始就已蒙上了陰翳。婚禮現場,證婚人梁啟超更是毫不留情地訓斥:「徐志摩,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警告一般的證婚詞,帶著些許不詳的氣息,這是老師對學生未來的深深憂慮。
在梁啟超給兒子的信中進一步寫道:「我又看著他找得這樣一個人做伴侶,怕他將來痛苦更無限......盼望他能有覺悟,免得將來把徐志摩弄死,......」這滿是肅殺之氣的文字哪裡像是在描寫一場婚禮!若非這是出自徐志摩恩師之手,我們甚至可能將它看成惡毒的詛咒,可不想最後這竟是一語成讖。
1931年3月19日,在寫給陸小曼的信中,徐志摩整整寫了近2000多字。這封2000多字的長信幾乎沒有分段,整排整排烏雲般的文字,讓人看去分外壓抑。而信的內容更是讓人喘不過氣來地沉重。
在這封信的開頭,徐志摩寫到:
「今天星四,本是功課最忙的一天, 從早起直到五時半才完......回家已十一時半,真累。」累,這是真的累!因為陸小曼與徐志摩父母的不和,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早已斷絕了對這對小夫妻的經濟支持。自1926年起,徐志摩一直是在憑一己之力擔負著整個家庭的開銷。
實際上,以徐志摩做教授每月300元的收入,婚後的兩人本可以在上海過上相當優裕的生活,但陸小曼開支實在太大了,白天她要繪畫、會客、聊天;到了晚上,則又忙著跳舞、打牌、聽戲等。後來,因為治病的緣故,陸小曼還染上了鴉片,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