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朝里開
看過古代戰爭影視劇的小夥伴,在觀察攻城戰的時候,便能發現,人們在攻城的時候,往往會選擇用攻城車載著大木頭去撞擊城門。
這並不是因為這種方法最為直接,而是城門朝里開的話,這樣的方式最為湊效。
可是這種的攻城往往會損失慘重,因為城門雖然就在那裡,但城中的士兵可不會坐在那等著攻城車破門,他們會在城牆上全副武裝,用弓箭來射擊攻城的人。
要知道城門在下,自然也在士兵拉弓射箭的射程之內,這樣的話,或許攻城的士兵還沒有貼近城門就被射成了刺蝟。
此外,即便士兵沒能打退攻城的敵人,他們也可以立即增派人手去城門裡牢牢堵著城門,以防被攻破。
所以,在攻城戰爭中,採用強攻的方式,並不是首選,因為這樣會損失慘重,即便我們看著城門就在那,而且是看似很好攻破地朝里開,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破城。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喬裝成城中人,伺機混入城池之中,然後偷偷地將門打開,就可以長驅直入了。
這也就是說,城門朝里開,主動權則掌握在城內守軍的手中,即便有時候軍事力量懸殊,也能抵抗一陣子。
比如說唐朝時期的張巡,他憑藉著睢陽城的堅固,以7000人抵抗了10餘萬的叛軍長達10月之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城門朝外開
相比較城門朝里開,城門朝外開,看著則更有利於抵禦敵人的衝鋒,但實際上朝外開的城門很難發揮出抵禦敵人進攻的力量。
城門朝外開的話,敵人在破城的時候,根本不用衝擊到城下去艱難地破城,而只需要在城門上固定好繩子,然後利用牛馬等牲畜的力量,便可以輕鬆破開城門。
或許有小夥伴會說,他們用牛馬來拉的時候,城裡的人難道會坐以待斃嗎,他們現在不能拿弓箭射擊嗎?
當然可以,但效果並不顯著,因為敵人可以將繩子的距離拉長,馬匹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依然可以利用繩子將城門拉開。
退一萬步說,即便城門無法被馬匹給拉開,那就意味著城池就安全了嗎,當然不是,更大的危險還在後面。
比如說,敵軍可以利用地下工事挖到城門的地方,然後在城門前面堆起高高的土掩住向外開的城門,一旦城門被土所掩住,這意味著,城門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打開的死門。
這樣一來,城中的人便面臨著被圍困的風險,外面的敵人只需要安靜等待,城中便會大亂,這時候即便城中的守衛士兵想要向外突圍也無法辦到,畢竟城門很難突破,即便突圍也是死路一條,最好的結果只能是投降。
這也就說,城門一旦向外開,那麼戰爭的主動權是屬於攻城一方的,以什麼樣的方法破城,也是攻城人說了算。
由此可見,城門朝里開和朝外開是一門大學問,並不是隨意選擇的,所以得知其中的緣由後,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早已經掌握了城門開向的各種優缺點,最終選擇了將城門朝里開。
參考資料:《古建築物語》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