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楚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其中一個在歷史中就不存在!

2024-02-29     緣分     4518

文|飛魚說史 原創

戰國最顯著的一個時代特徵就是「戰」,諸侯國之間相互攻伐和兼并也離不開這個字,戰也就是戰爭,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可不像現在這樣不用人出面就可以把對方轟炸的亂七八糟,那時候的戰爭一開始其實靠的就是人多,也就是排兵布陣,但是隨著戰爭次數的增多,逐步開始向「詭道」演變,打仗更多的開始靠智謀了。

說起這個演變,有一個明顯的戰爭標誌就是「桂陵之戰」,這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次截擊戰,也是成語圍魏救趙的出自之處,這場戰爭其實在歷史和影視劇上出現國很多次,因為它的主角是龐涓和孫臏這兩個千古大冤家,他們之間的故事也被現在很多人津津樂道。

傻傻分不清楚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說起這場戰役,很多人同時會想到另外一場戰役,就是馬陵之戰,這兩次戰役僅僅只有一次只差,其實所有的打法都是一樣的,據史記載,這兩場戰役只是發生的地點不同,只是被救的國家不同,但是傻傻分不清楚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其中一個在歷史中就不存在,說此之前,我們還得先說說歷史對這兩次戰役的記載。

桂陵之戰,發生的時間在公元前354年,這時候的魏國國力空前強盛,是戰國七雄里國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它的魏武卒讓其餘六國聞風喪膽,實力強大的魏國自然要想著向外擴張,龐涓作為魏國的一代名將,也不是浪的虛名,但是他的才華還是和他的師弟孫臏差了一大截。

桂陵之戰中孫臏已經生擒了龐涓。

屢次被龐涓陷害的孫臏,失去了雙腿,苟延殘喘的逃回了齊國,被齊王重用,魏國已經開始大舉向趙國進軍,想要一舉滅趙,趙王就向齊王求救,但是齊王並沒有立即出兵,等到魏國攻入了邯鄲,齊國拜田忌為將軍,拜孫臏為軍師,浩浩蕩蕩去救趙國了,本來在趙國邯鄲等待著齊兵魏軍去沒有等來齊軍。

因為齊軍在孫臏的建議下,去攻打守備薄弱的魏國大梁城了,大梁城是魏國最重要的城市,不能有任何閃失,就這樣孫臏被魏王催的只能班師回救,孫臏卻在龐涓回救的路上設下伏兵,等到魏軍出現,一舉把魏軍打的落花流水,並且生擒了魏國主將龐涓(劃重點)。

面對深仇大恨,孫臏真能放走龐涓?

馬陵之戰,發生的時間在公元前341年,這次魏國進攻的對象是韓國,戰爭的形式和桂陵之戰如出一轍,並且歷史上記載的這場戰爭的雙方還是魏國的龐涓和齊國的孫臏,並且還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減灶示弱」和「龐涓死於此樹下」等故事,龐涓兩次上同樣的當,也被現在人說成豎子無能。

當然這上面都是歷史中的記載,其實馬陵之戰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因為這場戰役的疑點真的太多了,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桂陵之戰的時候,已經成生擒了魏國的龐涓,雖然有一說龐涓隨後被放回了魏國,但是就那種情況,孫臏被其害的差點身死,怎麼會輕易放走龐涓,即使齊國真放走了龐涓,又怎會再度讓其為將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