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的客廳里,我和我30歲的兒子正處於一場激烈的爭吵中。周圍的空氣因我們的憤怒而變得沉重,仿佛能夠引爆任何一點火花。
「你這是什麼態度?!」我幾乎是吼出這句話,聲音中充滿了不可置信和憤怒,「難道你就這麼打算獨自一人過一輩子嗎?!」
兒子站在對面,他的臉上掛著冷漠的表情,雙臂交叉在胸前,眼神里透露出一種頑固的冷淡。「我怎麼做,關你什麼事?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會處理。」
「處理?你這叫處理?!」我指著他,聲音因為氣憤而顫抖,「你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願意和你相親的姑娘,結果因為你那點可笑的摳門,人家都不願意再見你一面了!」
他不為所動,反駁道:「我只是實際一點而已,沒必要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費錢。」
「實際?你這是守財奴!」我幾乎是在咆哮,「別人的孩子都知道怎麼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你?你連請一個姑娘喝杯奶茶都要斤斤計較,這是什麼行為?!」
客廳里的空氣仿佛凝固,我們倆的對峙讓整個房間都充滿了緊張的氣氛。我能看到兒子眼中的堅持,但更多的是我看到了他對這個世界的不解和困惑。
這場爭吵,不僅僅是關於金錢,更是關於我們對於生活價值觀的根本不同。我作為父親,無法理解自己怎麼會養出這樣一個對金錢如此計較,對愛情如此漠視的兒子。而兒子,似乎也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對抗著這個充滿期待的社會和一個充滿壓力的父親。
這一刻,我們之間的距離,似乎比房間的尺寸還要遙遠。
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我一直擔心我的兒子,30歲了還單身,這在我們那兒幾乎是件讓人頭疼的大事。我知道他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流,這在尋找另一半的路上成了一個巨大的障礙。
我四處打聽,希望能在親戚朋友中找到合適的對象。終於,我的一個遠房親戚提出,他們認識一個很不錯的姑娘,願意和我兒子見面相親。我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覺得這可能是天賜的機會。
為了這次相親,我們家幾乎動員了所有人。我妻子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連我兒子的衣服都是新買的。我們對這次相親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夠有一個好的結果。
然而,當我興沖沖地詢問兒子相親的情況時,他的反應卻出乎我的意料。他淡淡地說,姑娘很好,但他們之間「可能沒什麼緣分」。我本能地感到事情不對勁,於是進一步追問,終於從他口中得知了真相。
原來,在相親的過程中,為了表現出自己的節儉,兒子在結帳時提出要和姑娘平攤喝奶茶的錢。這個行為在兒子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但在姑娘和她家人眼裡,卻成了他小氣、不慷慨的直接證據。姑娘對此感到十分不滿,認為兒子不夠大方,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