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黃秋生,當年大罵劉德華「演戲不行,唱歌不行,就是一個花瓶。」後來兩人因為合作彼此有了了解,成為了好友,在之後的發展中劉德華還請他做演唱會嘉賓,對他很是照顧。
誰知黃秋生自己「作」,網曝他多次發表不正當言論,遭到國民抵制。
這部電影很多人看過,也有很多地方讓人印象深刻。電影於1992年拍攝,劉德華自己投資自己主演的,從演員陣容上來看無可挑剔。但是上映之後票房很不理想,僅僅收了400萬就潦草下線了。
要說票房為什麼低,其實能夠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一點是時間問題。那個時間點已經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出現了,想要衝擊優秀作品的地位很難,很多觀眾還是喜歡經典,對於新鮮事物不想嘗試。
其次一點是演員問題。那個年代像張曼玉這樣的演員檔期很滿,有時候拍攝衝突只能夠選用替身,替身的效果肯定比不上真人,觀眾得知也肯定不會買賬。
對於華仔來說,請了這麼多大腕,動用了大場景,票房卻很少,真的是虧慘了。
這部電影下線後,劉德華的公司面臨著破產的地步,劉德華不得不「出手」自己賺錢來生存。
其實從客觀角度來說,拍電影有賠有賺,這個東西沒法評判對錯。交友也一樣,誰能保證自己的一生中不會結交「損友」呢?
簡單總結一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德華之所以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離不開這些事的間接「幫助」。當然了,劉德華獲得成就的背後又有幾個人知道他付出的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