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溫暖體貼。那麼兒媳是什麼呢?
其實,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兒媳是「風雨衣」。或許平時穿不著、用不到,甚至放起來還有占用空間的麻煩,但是當風雨來臨時,缺它不可。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覺得「小棉襖」才是最愛,「風雨衣」有沒有根本無所謂。
所以,很多糊塗父母喜歡偏袒女兒,刻薄兒媳,還為自己的偏心沾沾自喜。在他們心裡,女兒才是自己人,而兒媳是外人。
可是,等遇到大事兒的時候,才發現一心偏愛的「小棉襖」並不能回報自己什麼,反而是一直被刻薄的兒媳挺身而出,為老人遮風擋雨。
粉絲小薇發來私信,就跟我分享了她那一味偏愛「小棉襖」的婆婆。
三年前,小薇嫁到婆家三個月後,小姑子出嫁。後來,兩個人又幾乎同時生了孩子。
小薇坐月子期間,請婆婆來照顧自己。婆婆人倒是來了,但三天兩頭往家在附近的閨女家跑,把給小薇做的月子餐一分為二,給女兒送去。
其實小姑子也有婆婆,婆媳關係處理的也非常好,面對親家母的常常光顧,人家多少有點反感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待小薇產假結束後,她面臨著復工上班的現實,所以又央求婆婆幫自己帶孩子,但婆婆提出要求,給兒媳帶孩子要五千工資。小薇無奈,只能同意,每月支付婆婆五千塊錢。
後來小姑子婆婆生病,小薇婆婆心疼女兒,主動要去幫女兒帶娃。小薇只好讓自己母親來幫自己帶。
婆婆在給女兒帶娃期間,把小薇給她的錢都倒貼給了女兒,每月五千。小薇知道後非常生氣,但為了家庭和睦,只能忍了。
婆婆不光給女兒錢,在女兒家任勞任怨,還做起了兼職免費保姆。沒多久,婆婆突然重病。
小姑子的第一反應是給小薇打電話,要求她把老人趕緊接回去,理由是,她是外嫁的女兒,萬一老人在她家有個三長兩短,她不好跟娘家人交代。小姑子還哭訴,老人經常住她家,她婆婆早就有意見,只是不願意明說罷了。
給老人看病要緊,小薇接回婆婆,把她送到醫院,並請長假伺候老人。婆婆感動至極,這時候才終於醒悟:幫兒媳帶孩要五千,幫女兒帶孩貼五千,生病後被趕走才懂誰是外人。
1
是不是外人
無關乎肚皮里外
很多像小薇婆婆這樣的長輩,之所以明顯區別對待女兒和兒媳,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女兒是肚皮里出來的,而兒媳是別人肚皮里的。肚皮內外,決定了關係的遠近親疏。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