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慶餘年》原著才知,皇帝到底為何拒絕徹查「走私案」?

2024-05-23     昀澤     2615

范閒偷跑回京都的時候,就向皇帝稟報過長公主李雲睿和二皇子李承澤走私,可是皇帝聽了之後並未表態。

看完《慶餘年》原著才知,皇帝到底為何拒絕徹查「走私案」?

范閒正式回京的那天,皇家家宴,范閒再一次將這件事提了出來,可是皇帝還是用一句「查無實證」將他的話擋了回去。

看完《慶餘年》原著才知,皇帝到底為何拒絕徹查「走私案」?

看完《慶餘年》原著才知,皇帝到底為何壓下走私案閉口不提?不是皇帝不管,而是這件事還沒到管的時候。

關於李承澤

范閒反覆用走私案拿出來說,就是想通過走私案來定李承澤的罪,一是為了慶國的安寧與穩定,二是想給史家鎮死去的人一個交代。

他用檢蔬司戴公公行賄成功引來御史對行賄的關注,一是想借力打力,二是他認定李承澤會用走私的錢去賄賂官員,既然不能查走私,那便是查行賄,這也算是曲線救國。

看完《慶餘年》原著才知,皇帝到底為何拒絕徹查「走私案」?

可是無論范閒怎麼查,皇帝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並未有追究、深究、徹查的意思,反而藉機敲打范閒,讓他認清自己的身份。

水至清則無魚。

慶帝不怕皇子們起爭鬥,他怕的是他們不鬥。原著中,李承澤變成如今這樣,完全是皇帝逼的。

李承澤生性與他母親一樣,愛好風雅,喜歡吟詩作畫,對權利並沒有多大的慾望。可是淡泊、灑脫、不爭不搶的他,卻差點被太子害死。

看完《慶餘年》原著才知,皇帝到底為何拒絕徹查「走私案」?

從那一刻,他便知道,他的路從來都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再這樣下去,等待他的便只有死路一條,與其等死,還不如靠自己掙一條活路出來。

李承澤一直都以為慶帝是給過他機會的,他以為只要他爭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但其實從一開始他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慶帝認定的皇位繼承人只有太子,之所以拉李承澤入局,是想要用他來磨鍊太子,讓太子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

看完《慶餘年》原著才知,皇帝到底為何拒絕徹查「走私案」?

無比諷刺,又無比真實。

李承澤不論爭與不爭,他的結局都是註定的,他以為皇帝對他寬厚,是因為重視他這個兒子,但其實皇帝所有的容忍和寬待都是因為他還有用。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