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的華晨宇,學會了分享。受訪者供圖
「你覺得30歲之後,華晨宇有什麼變和不變?」
「其實變化不大。」華晨宇沒有猶豫。「就像很多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人問過我,會不會等你年紀大了或者老了,還要按照這種方式活著?那時我就覺得,當自己已經成為一個老爺爺的時候,還有現在的狀態,就挺好的。」
【新鮮問答】
新京報:「2021火星演唱會」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演唱會,從創意到實現遇到了什麼困難?
華晨宇:其實整個演唱會的團隊都非常有經驗,雖然大家都是第一次去干這件事情,但執行起來都還挺順利的。唯一可能有挑戰的是每一天的時長,從下午2點多就開始了,一直到晚上10點,中間會有一兩個小時的晚飯時間,一天要演唱的歌曲量遠遠大於我以前(演唱會)的量。又要開6天,不知道自己體能能不能跟得上。
新京報:這次會在演唱會聽到很多此前演唱會沒有聽過的歌曲嗎?
華晨宇:會的。因為這一次相當於6天下來,每一天的歌曲都超過以前,首先就會有今年還沒發表的新歌首唱。再就是會有很多的改編。因為下午場舞台的燈光就算打出來,效果也沒那麼明顯。白天場我們從服飾、妝容到音樂,都會偏簡化一些,比如不插電,大部分是與觀眾互動為主。天黑了後,燈光一出來,晚上場就會以音樂為主,是一個狂歡夜的感覺。
新京報:首次做演唱會總導演,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華晨宇:就是這兩個月提前去樂園「踩點」。因為想要提前幫歌迷體驗一下演唱會的感覺,先玩了一下,感受一下場館。我自己也非常期待(最後的呈現)。
新京報:出道至今,你的每張專輯都邀請鄭楠老師做製作人。未來有沒有想過和不同製作人合作?
華晨宇:我沒想過,我只認鄭楠。因為我覺得他很了解我,我倆磨合了這麼多年。怎麼講,我不是一個純唱歌的歌手,還要創作。我自己寫的音樂,會知道它最終編曲是什麼樣的,鄭楠也了解,我每次交上去的Demo其實已經有編曲了,想讓鄭楠幫我再去調整每一個樂器的音色;哪裡多了,去掉一點兒,哪裡少了,再補一點兒,就是更優化我的音樂。找另一個製作人,可能又要重新磨合,最終編出來的東西可能也不是我理想化的音樂。
新京報:之前你曾經提到,自己並不擅長寫歌詞。其實很多創作歌手都會有固定合作的詞作家,你想過邀請一位老師專門幫你寫歌詞嗎?
華晨宇:寫詞的話,因為我沒有固定的曲風,想表達什麼,就用什麼樣的曲風。每一種曲風可能要對應的填詞人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我的音樂還是應該去找不同的人來對應填詞。我其實入行以來,有接觸過很多的詞人,對跟我合作過的詞人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他們適合哪一種風格。寫完(旋律)之後我就會想到找哪個詞人來幫忙填。
新京報:過了30歲的年紀,面對輿論會有全新的應對方式嗎?
華晨宇:輿論倒還好,因為我是屬於把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區分開的。我所講的一種成長,是分享,我想用音樂來幫助他人,其實是我在工作上的一種成長。我在面對工作的時候,會思考我的工作是什麼工作,我的工作能為社會帶來什麼價值,所以會想用這種方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出一份小小的貢獻。生活上面,還是偏自我一點兒,但我的作品即使再去講一些偏大的或偏小的(題材),也一定會結合自己的生活才能寫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