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上一張專輯《新世界NEW WORLD》。
但,華晨宇似乎想要開始「入世」了,從即將推出的這張新專輯開始。「如果說上一張專輯的主題都偏『大愛』,這張專輯就是『小愛』。」
這種出世、入世的輪迴,在一定程度上,也見證著華晨宇的生活心境轉變。在創作《新世界NEW WORLD》前,他總是會一個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眼中的世界,都是很大的風景,是自然,是地球,是對生命可持續的追思。但由於疫情,讓他有機會直面人生的瑣碎,認真地生活了一番。
外界均可知的變化是,華晨宇的生活中多了一隻好奇心極強的小貓「perper」;他開始研究做飯,曾經在雲錄製的節目中為觀眾表演烤麵包片。過去,除了下樓吃飯,華晨宇幾乎很少出門。但如今,他會偶爾騎一輛共享單車,戴上耳機聽著音樂,沒有目的地隨處遊逛。累了就去朋友家歇歇腳,或者直接在街邊,買一份外賣點不到的路邊攤小吃,在石凳處靜靜地坐著,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群。「我覺得很舒服。」
過去的一兩年,華晨宇養了一隻貓,並開始學著做飯,似乎離生活更近了一些。
而這一份生活的煙火氣,也被他轉化為音樂故事。這一張新專輯的歌曲將聚焦當下社會群體在職場上、學業上、生活上的種種壓力,也融入了華晨宇自身的成長。他的音樂正在和生活走近一些,再近一些。「這兩年我有一些成長,也放到了音樂里。基本上都是比較溫暖、歡快的感覺。」
成長
工作之外,內心從未輕鬆
大眾也能感知到華晨宇的「走近」。
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從前那個沉浸在火星世界,唱著《無字歌》和《卡西莫多的禮物》的男孩,如今卻可以在綜藝上毫無負擔地甩「包袱」,採訪時與記者掰手腕、做遊戲,歡聲笑語,迎來送往。
而在華晨宇的語境中,這種變化更多是從作品中體現出來的。入行時,他還是一名剛畢業的學生,孑然一身,猝不及防地闖入大眾視野,身處於一個永遠被千萬眼光審視的輿論場。創作前幾張專輯,他更多試圖表達年輕人對音樂、對生活的態度,例如《異類》《我管你》,「可能相對偏自我一點兒。」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體會到,成長是一種責任。「我發現其實很多人喜歡我,那我的作品是不是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或者是幫助這個世界。可能起的作用不會很大,但能起到一點點小小的作用就行了。」於是講述並分享「愛」的《新世界NEW WORLD》,以及這一張新專輯應運而生。
但華晨宇並不認為,這種袒露自我的改變,同樣延續在他的生活中。他更願意把工作中的自己和生活中的自我,清晰地一分為二。「我以前屬於那種不太(願意)分享的一個人。現在我開始分享了,但是分享完之後,於我而言,我的生活狀態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沒有所謂會不會變得輕鬆。」他仍然不擅長社交,每年會固定留一段「閉關」時間,過著由自己掌控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即便工作狀態中展露的鬆弛,也僅是在《王牌對王牌》這樣相對「安全」的環境之中。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