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期間,她始終不忘初心,刻苦求學。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眾多優秀的競爭者中,她脫穎而出。加拿大卡皮拉諾大學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她抓住機會,順利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2011年,小鎮出了個公費國外留學的博士生,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少小鎮的居民都聽說了父親扛煤氣罐把女兒培養成博士生的新聞。父女倆也成為了小鎮的紅人。
不知是不是因為人紅是非多的緣故,家裡來了兩個不速之客,打破了父女倆原本平靜的生活。
來者正是晶晶的親生父母,他們並不是空手而來,而是帶了50萬元的巨款。他們希望用金錢來報答晶晶養父母的含辛茹苦,也希望認回女兒,來修復與晶晶破裂的親情。
從親生父母的口中,晶晶終於知道了當初被遺棄的真相。肖崇陽夫婦也沒有猜錯,這個孩子不是丟了,而是確確實實被遺棄了。
1987年,社會上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晶晶的親生父母在已有一個女兒的情況下,又生下了晶晶。他們對此很失望,再加上做生意虧得血本無歸,實在無力撫養晶晶。這才一狠心,將晶晶遺棄了。
這次見面,晶晶還得知了一個令她心碎的事實。親生父母與養父母家在同一個小鎮,兩家相隔不過幾公里。這24年來,這麼近的距離,親生父母卻從未想過找她、看她。
錢是能解決很多事情,可是對於感情,有錢也無能為力。
於是,知道真相的晶晶沒有半點猶豫,直接拒絕了親生父母的相認請求。正如當年她在病危母親祁春蘭床前說的:肖崇陽和祁春蘭才是她真正的父母。
反而是肖崇陽看著不停哭訴的晶晶親生父母,感覺於心不忍,勸說晶晶接受認親,這樣也能多一份父母的愛。
然而,晶晶是打定主意就不會變的人,說到做到。親生父母看到晶晶的態度如此堅決,只能遺憾而歸。
本以為認親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可令晶晶意想不到的是,一場始料未及的壓迫性認親又來了。
為什麼要說壓迫性認親呢?這還要從一個曾火爆大江南北的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說起。那晶晶怎麼和《中國夢想秀》聯繫在一起呢?
這是因為2015年,晶晶的親生姐姐為夢想參加節目,節目需要親人助力。姐姐向晶晶提出助力的請求,晶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晶晶認為當年是父母遺棄她,和姐姐沒有關係,同時她也非常希望能有個姐姐,所以自上次與親生父母見面後的4年里,她一直和姐姐保持著良好的互動。
令晶晶沒想到的是,姐姐的請求不單純是因為節目需要助力,更多地是希望藉助節目組的平台,促成她與親生父母的相認。
節目現場,晶晶得知姐姐的意圖後,禮貌地拒絕了。
然而主持人並不打算就此結束認親,毫不客氣地說:「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敢認的人,你讓你的孩子如何面對你。」
節目組的立場已經路人皆知,然而晶晶並沒有被屈服,她始終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認可這份遲來的親情。
晶晶為什麼這麼堅持呢?
她這樣解釋道:「在我最需要父母的時候,他們沒有出現。而且就在一個鎮子上,才幾公里而已。他們從來沒有來看過我。」
晶晶的這個回答足夠說明她的態度了,她不是沒有想過相認,只是遲來的愛意比草賤,她對親生父母早已寒心。
但主持人並沒有捕捉到晶晶情緒的變化,反而依舊不依不饒地說道:「父母或許有難言之隱。」
不可否認世上有難言之隱,晶晶也認同父母在當時或許有難言之隱。但她始終認為生父母的難言之隱實在是過於蒼白無力了。
因為是女孩,因為貧窮就可以置親生孩子於不顧了嗎?在寒冷的冬天,將還是嬰兒的晶晶丟在草叢裡。這不是簡單的難言之隱,這是構成遺棄罪的。
晶晶當然明白如果沒有養父母,或許她早已凍死在那個寒冷的冬日。所以現在談原諒,太遲了。在她的生命里,從前或許需要親生父母的愛,但是現在絕對是不需要了。
不管節目現場主持人如何施壓,親生父母如何大哭,晶晶始終只有一句話:「養大於生」。
面對生母懺悔的淚水,晶晶有所觸動。雖然她還是不願認親,但是她接受了與親生父母拍全家福的提議。
而面對晶晶一再拒絕認親的做法,生父母或許也明白了,晶晶再也不會回來了。雖然傷心,但是也尊重女兒的想法,沒有再打擾晶晶。
後來,晶晶學有所成,選擇去上海工作。等到工作穩定後,她便將肖崇陽接到上海,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結語
孩子不是物品,不是不喜歡、養不起就可以隨意丟棄。等到後悔的那天,千金難買感情深。為時已晚時,一切都將於事無補。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晶晶與養父母之間的情深義厚著實令人動容。真心換真心,雙方用真摯的感情澆灌出了愛的蒼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