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功成名就之後,你最想做什麼?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完美答案!而以下這位青年,身為少數民族身分的他,離鄉背井到大城市闖蕩多年,最終靠著音樂天賦成名,看似前途無量,但他第一時間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選擇:暫時放下一切並回到家鄉。
我是流水,故鄉是源頭。
大陸歌手莫西子詩,,四川彝族人,在彝語裡,他的名字是「太陽光芒」的意思。
大學畢業後,莫西子詩像眾多試圖走出山中的人一樣,縱身跳進了外面的世界。
2006年,因為學過兩年日語,莫西被一家日資企業找去上海做翻譯,一年後又獨自漂去北京。
在這樣巨大的城市裡,他不挑剔地謀生,做過日語導遊,當過幼兒家教,甚至擺攤賣過手工藝品,最困難的時候,每天吃黃瓜和大餅度日。
在北京,他最喜歡的地方是野孩子樂隊的樂手開的一家雜貨鋪,叫「在別處」。第一次鑽進去時是一個冬天,莫西裹了一條大圍巾,被馬雪松形容為「很像一個日本人」。
那天恰巧,店裡放了一張彝語的專輯,其中有一段口弦(彝族樂器,又稱「響篾」,薄竹片或銅片製成,演奏時左手將口弦簧牙靠近嘴唇,右手指彈動弦片產生音韻)的聲音,莫西仔細聽著,瞪大了眼睛。
那是他第一次,在陌生的地方如此精準捕捉到了來自故鄉的信號,僅是在空氣的振動中便感受了一次磅礴的共鳴。
那一年北京的冬天太冷了,冷到讓莫西覺得生活也變得費勁起來,時常在想,要不要就回家了呢?
他來到店裡,垂頭喪氣地坐著。
樂手馬雪松打氣又調侃似地說,莫西你別頹了,你彈琴給我唱首歌。
莫西沒有多想,抱起了琴,望向店外人來人往,在那樣寒冷的天裡,很多人都還推著小車討生活。
彈著彈著,電光火石一般,突然詞和旋律就都從口中自然地流淌了出來。
那是莫西子詩創作的第一首彝語歌謠,也正是被翻唱後爆紅的彝語歌
:「風起了,雨下了。蕎葉落了,樹葉黃了。時光流轉,歲月滄桑……不要怕,不要怕。」
毫無音樂基礎,卻即興創作出了歌來,這是作為彝人的音樂天賦嗎?
莫西子詩想了想,只誠懇又淡淡地回答,村裡的彝族人沒有什麼音樂的概念,那就是他們生活的一個部分。
所以他創作時也帶著虔誠和剋制,僅像是把從小在山林間玩耍時耳朵搜集的流水、鳥鳴、山風等原始的音符,在思緒萬千的腦中再重組加工了一次。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