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於范跑跑的負面追責,並不是他對死亡展現出來的恐懼,
而是他對自身職業道德的違背,在其位而不盡其責,並且還廣而告之自己的退縮戰略,
為自身的失責找合理性,還以為自己是明白事理的「佼佼者」,這令公眾感到氣憤,
感覺受到冒犯。
如今的狀況
2018年,有記者再次採訪了范美忠對當年事件的看法,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他的答案竟然與幾年之前沒有絲毫的變化。
范美忠表示如果今天再次發生地震,他還會和當年一樣,別人怎麼評價他,他不在乎。
范美忠依然恃自己北大出身的知識分子身份而驕傲,覺得他出口的答覆是與眾不同,
卻忘記了他作為一個公民的道德操守。
范美忠可以選擇在心理繼續認同自己的所作所為,認證其作為個體人權的合理性,
但在公眾的眼裡他無疑成為了懦弱的、渺小的認知對象,他沒有高大偉岸的形象,
沒有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他成為了人們永久嘲諷記憶的范跑跑。
這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當然,選擇保持自己的傲慢與漠視是他的權力,
只是他從不值得被注意,只是他辜負了北大所賦予他的學業光環。
知識的習得本是教人如何做更好的人,如何創造更好的社會,可是他卻沒有加以使用,沒有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當然,人各有各自的選擇,
也許我們每個人在面對重大災難時最後能選擇保全的只有自己,
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忘記和忽視了人的社會屬性,
我們必須要記得所從事的職業所要求我們的操守。
選擇了一份職業,就是選擇承擔了一部分責任,
這個責任由社會上形形色色職業的人所構成,當我們享受著別人由於盡責帶來的便利時,
我們也必須要讓自己承擔好社會的任務,即使我們並不能做出貢獻,
但是我們只要不給別人帶來多餘的問題,能夠在保證自己的同時,再多關注別人一分,就是很好的事情了。
無論是大的職業,還是小的職業,我們都要愛這個職業,愛它所賦予我們的使命,愛自己,愛人人,這才是通向大愛的路徑。
我們可以選擇當陽光下的孤勇者,而不是陰暗角落裡的懦弱膽小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