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美國電影《侏羅紀公園》
美國好萊塢明星們的巨大商業、廣告價值,讓韓國人將目光瞄準了偶像產業。韓國最早也是沒有批量生產的偶像團體的,只有搖滾樂隊和歌手。
韓國搖滾教父申重弦
1981年,日本偶像男團「少年隊」橫空出世,在亞洲引發熱潮,受到少年隊的啟發,韓國推出了第一個偶像團體「消防車」,而中國台灣也出現了「小虎隊」。「消防車」雖然在韓國很火,但卻沒有走出國門,在其他國家反響平平,甚至還沒有小虎隊火。
小虎隊
1989年,留美歸來的韓國歌手李秀滿一手創辦了韓國第一個國際化大型娛樂公司S.M娛樂公司,從此韓流開始形成規模。1996年,李秀滿推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韓國偶像團體「H.O.T」,韓流一發不可收拾。
S.M公司
這個團體是個縫合怪,將美國黑人嘻哈文化、日本視覺系搖滾、韓國民謠通通借鑑了個遍,不出意料,在日本、東南亞掀起熱潮,成為韓國第一個產值破10億美元的團體。其他韓國娛樂公司有樣學樣,此後,韓國的偶像團體開始量產,每隔幾年就有一個新的。
韓國第一代男團H.O.T
H.O.T的成功不是偶然,可以說是集韓國全國之力培養起來的,當時韓國人外出旅遊或辦公,都會幫著宣傳,所到之處人盡皆知。從此,韓國得名「造星工廠」,什麼練習生制度、選秀節目、歌手PK這些現代綜藝模式雖然不是韓國發明的,但都是在韓國發揚光大的。
這些偶像也面臨著極為苛刻的「練習生涯」,說錯一句話、多吃一口飯、沒有及時問好,都有可能成為被雪藏的原因。在韓國,其實這些光鮮亮麗的偶像可能連房子都買不起,因為韓國的娛樂公司會拿走名下藝人90%的收入,剩下10%才是藝人自己的,同時韓國的偶像團體更迭太快,從出道到消失,平均時間只有1年零8個月。
文在寅和特朗普會見韓國男團
偶像團體成為韓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輸出著韓國的國家意識形態,在東南亞,許多人甚至認為中國東北曾經是韓國的領土。韓國不需要槍炮和經濟,光是靠文化就成功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損失慘重,失業率飆升到7%,每個月都有3000多家企業倒閉,韓國政府一度被逼得破產,當時的美國為韓國注資500億美元,讓韓國走出了困境,但同時也讓韓國大量優質企業被外資廉價收購,比如三星汽車、大宇汽車。
韓國人抗議政府向美國IMF借錢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的經濟、政治影響力一蹶不振,完全淪為美國附屬。於是,文化影響力,成為韓國唯一的王牌,1997年金大中就任韓國總統,他重新撿起朴正熙時代的文化戰略,立志要讓韓國成為文化大國,韓國被經濟、軍事殖民,便要以文化戰爭奪回主動權。
韓國第一代女團S.E.S
韓國政府通過了大量鼓勵、支持娛樂產業發展的政策,韓國娛樂公司開始像下餃子一樣打造流水線上的偶像團體,事實證明,這一招非常管用。韓國政府每年拿出國家預算的1%投入到文化產業中,到2001年又上升了6倍。
除了偶像,韓國遊戲產業也讓世界瘋狂,僅僅靠著遊戲出口,韓國就做到了完成貿易順差。比如什麼《熱血傳奇》、《穿越火線》、《絕地求生》,都是韓國開發的,韓國遊戲產業在全世界擁有超過20億的玩家。
韓國的「文化戰略」並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從美國學來的,美國每年的文化產業創收超過航天科技,有1000億美元的產值,其中好萊塢有470億美元,比世界上60%的國家一年的GDP都要高,說一句「四兩撥千斤」,完全不為過。而韓國就是「摸著美國過河」,一板一眼地抄。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4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