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演員渡邊裕之被發現在家中自縊身亡,關於他的離世,網友覺得很奇怪,也理解不了。
因為這位出生於1955年的老演員,雖然年歲已大,但是不論身體素質還是演技能力,都讓很多人服氣。
渡邊裕之家庭和睦,與妻子感情也不錯,曾經還同妻子一起出演過根據自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雪花》。而他與妻子的相知相識,也始源於電影。
(本文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兩人最初相識,正是因為在電影中扮演夫妻,沒想到這一部電影,也讓兩個人因戲生情,從而結下伉儷之緣。
日本媒體都說,渡邊裕之和妻子原日出子的感情值得人羨慕,令人嚮往。
可是渡邊裕之為什麼還會選擇自縊身亡呢?這一點令人著實想不通,也引起網友無數的聯想!這個曾經出演過奧特曼指揮官的渡邊裕之,很受影迷追捧。
按照常理來講,一個家庭幸福,事業順利,身體健康且平素樂觀的人,是怎麼也不會選擇這樣慘烈的方式離開的。離開之前沒有告別,離開又是為的什麼?
可如果不是他自己選擇離開,難道這背後還有陰謀陽謀麼?看起來似乎也是不大可能。
唯有一種說法,就是渡邊裕之可能把自己的壞心情掩飾的太好了。好到所有人都以為他真的開心快樂。
這就像那個耳熟能詳的笑話一樣:一個人得了很嚴重的憂鬱症,決定去看醫生,醫生讓他多看看喜劇大師的演出,這樣就能開心起來。這個人對醫生說了一句話,讓醫生不敢相信。他說:醫生,我就是那個喜劇大師。
這個故事是卓別林講的,卓別林是世界上著名的喜劇大師。他把無數的歡樂帶給了我們,但總有人說:每次看到他的背影,明明他演繹的是笑話和喜劇,可是為什麼讓我感受到一種荒涼和落寞的感覺?
這感覺是錯覺嗎?
也許並不是錯覺。卓別林雖然一生都在表演喜劇,但他的人生底色卻並不是一場喜劇,相反,他的人生不那麼順利,不滿10歲就被送進孤兒院,人間百態都看盡。他的幽默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卻不是生活給他的饋贈。
但你如果不知道他的生平,只看他的表演,怎麼也不會想到他那些悲慘的經歷。或許,演員詮釋萬千角色,也在不知不覺中把自我稀釋。
想要開心,笑一笑就能表達,如果難受,哭一頓或是垂頭喪氣,人人看得見。畢竟表情是最奔放的情緒。
我不知道渡邊裕之曾經經歷過什麼,他所讓我們看到的,是他讓媒體看到的,大眾才得以了解他這個人。
日本也有許多著名的作家,他們文采斐然,卻毅然選擇離開。這選擇背後的種種,到底是想的太多了,還是對明天已經沒有念想,無人知道。
撒哈拉生活的著名作家三毛,也以和渡邊裕之同樣的方式離開。她的情系,是她12年前就離開人世的丈夫。
可是你知道嗎?她曾經親口說過「連死的勇氣都有,何況活著呢」,她也曾表達過自己的豁達「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我愛笑的時候就笑」,她說要「享受生命一剎那的喜悅」。
渡邊裕之的離開,和其他任何一個戛然而止的生命一樣,讓人遺憾,讓人憐惜,也讓人愈發的糊塗和想不通。
究竟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悲傷?什麼是成就?什麼是名譽地位和獲得?
財富自由,時間自由,一定就能快樂嗎?那那些世界富豪為何每天忙忙碌碌,還停不下來?難道快樂是忙碌?可你看工廠穿梭,格子間困頓的那些打工人,996熬白了頭髮熬花眼睛,真的又快樂嗎?
生活有多種答案,喜歡梨子的人吃到葡萄不會驚喜,喜歡糖果的也不一定不喜歡水果,就用我曾經撰寫的一篇虛構小說來總結吧:人各有志,本就是這世上最殘忍的事。
#渡邊裕之自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