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人民日報記者抗癌成功,他是怎麼做的

2024-06-16     緣分     6279

2007年2月,一名看起來書生氣十足的中年男人正在自家書房奮筆疾書。

他是人民日報的記者凌志軍,一名業內備受好評的記者。這些年來,他寫了很多優秀報道,這些努力和付出讓他的新聞事業步步高升。

本想著趕緊準備好第二天的稿件,因為明天還有別的工作。沒想到他剛提筆,一陣突如其來的眩暈感襲來,讓他握筆的手不受控制地顫抖。

回顧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人民日報記者抗癌成功,他是怎麼做的

緊接著,便是眼前一片漆黑,失去意識趴在了桌子上。

因為前幾個月他已經感覺到身體有輕微不適,這次的突然暈倒讓他有些擔心自己的身體是否出現了問題,於是第二天趕緊到醫院進行檢查。

正是此次醫院之行,醫生告訴了凌志軍一個五雷轟頂的消息,他患上了癌症,而且是晚期。

凌志軍不能接受這個結果,可他明顯感覺到癌細胞在身體內迅速擴散帶來的影響,大腦神經壓迫導致四肢無法動彈,日常的行走都變得十分艱難。

回顧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人民日報記者抗癌成功,他是怎麼做的

四處尋醫問藥無果後,凌志軍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不再聽從醫生的建議,而是根據自己查閱的相關資料,自己在家抗癌。

三個月後奇蹟發生,最初醫生斷言他活不過三個月,可他不僅堅強地活了下來,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身體內的癌細胞從晚期變成徹底清除。

凌志軍到底是怎麼做的呢?他的抗癌經歷對癌症患者們抗癌有沒有參考意義?

年少參軍

凌志軍是廣東人,家庭條件不錯,但卻沒有趕上好時候。

父親凌建華是一名嚮往新生活的知識分子,1942年入黨,先後成為《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的記者。

回顧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人民日報記者抗癌成功,他是怎麼做的

最初大家都覺得,凌建華的兩個兒子應該會子承父業,也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凌志軍和哥哥都是天生的理科胚子,從小理科成績就優秀。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些男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當科學家的夢想,穿著白大褂做化學實驗,製作飛機模型,這才是他們心中最美好的事。

凌志軍的哥哥如願以償,實現了化學夢,然而凌志軍就沒這麼幸運了。

小學剛畢業的那年,他就這樣被迫丟下書本,在村子裡成了一名電工。可凌志軍是一個上進的人,後來又參軍入伍,在部隊的大熔爐中將自己鍛鍊成一個精神和體魄都強如鋼鐵的人。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