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少年怎麼能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
當時的情況比較特殊,凌志軍就躲在被窩裡學習,小小的手電筒照亮了他前進的方向。
此時一件事的發生,又中斷了他的科學家夢。《人民日報》急需編輯記者,但這些訓練者條件都不是特別令人滿意,而凌建華讓人想到,這位總編室的副主任,教出來的兒子自然也不會差,畢竟虎父無犬子!
就這樣,凌志軍靠著自己的筆頭一步步從農村寫回了北京,分離十多年的父子倆終於團聚。
可造化弄人,每日忙於工作的父子倆甚至未曾來得及抽空坐下來好好聊一聊人生,總覺得人生還長,未來的機會還很多。沒想到在凌志軍來到北京的第七年,凌建華被確診肝癌。
這在這段時間內,凌志軍了解了很多抗癌的知識,但因為缺乏經驗,他只能木訥地遵從醫生安排,每天祈禱醫生可以救回父親的一條命。
僅僅三個月,凌建華就帶著遺憾和不舍離開了人世。
沒想到這個悲劇,在20年後又重新在凌建華身上上演。
癌症
當醫生告訴凌志軍他得了癌症並且已經全身擴散活不過三個月時,凌志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接下來他到不同的醫院尋醫,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擴散已經十分嚴重,生命最長不會超過三個月。
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誰也想不到命運竟然這樣玩弄人。
既然患病自然不能坐以待斃,而且隨著患病的日子越長,凌志軍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出現明顯變化。
以前的他因為參過軍的緣故,身體素質比一般人要好很多,而且他即使再忙也堅持鍛鍊,他和家人自始至終都想不明白為什麼癌症會找上他?
但事情已經如此,抱怨已經沒有用,而是坦然接受,隨後去改變,尋找求生的機會。
凌志軍的肺部的惡性腫瘤,呈現了全身擴散。可他的腦部也有腫瘤,情況稍微好一些,但也不容樂觀。
肺癌帶給他的是呼吸困難,腦癌帶給他的則是頭暈和行動不便。因為癌細胞壓迫神經,到了再晚些時候,他連基本的行走都變得十分吃力。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凌志軍感覺十分心慌,無助和恐懼裹挾著失望的情緒,一遍遍朝著他洶湧而來。罹(li)患癌症帶來的絕望讓他如同沉溺在水中,只能一點點看著生命流逝,卻無論怎麼掙扎都是無濟於事。
人在健康的時候,總會敬仰那些視死如歸的人,就像在書中讀過的那些捨生取義的英雄。可真的當自己站在死神面前時,才會知道人的求生本能多麼強烈,每一秒鐘的時間都被無限放大,因為格外珍惜這最後的時光。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